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有效教學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1W

[摘要]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遵循國小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有效教學教育論文

[關鍵詞]情境 有效 生活 實踐 矛盾

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生由於學習時的環境、氣氛、情緒等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不一樣,也就會出現差異。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遵循國小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這不僅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需要,也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基礎。下面就如何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有效教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一、創設興趣情境,提高學習積極性

1.以樂引趣。“以樂引趣”就是創設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以愉快的情緒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教“圓的認識”時,上課一開始就問學生:“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教師又問“為什麼造成圓形的呢?難道不能造成別的形狀?比方說,造成三角形、四邊形…”。同學們一下子被逗樂了,紛紛回答:“不能,這樣的車輪無法轉動。”教師再問:“那就造成這樣的形狀吧(信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行嗎?”學生大笑起來:“這樣車子前進時就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教師追問:“為什麼造成圓形就不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氣氛熱烈,在老師的引導下,終於認識了“圓”的概念。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心情舒暢,興味無窮,這樣的學習過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2.以故事引趣。一堂新授課的成功與否,其新課的匯入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剛剛上課,學生的思維處於抑制狀態,還沒有進入學習的角色。這時,教師如果用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或童話的形式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採松果—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時,設定童話情境引入學習內容:“星期天,松鼠媽媽帶著小松鼠去森林裡採松果。小松鼠邊採邊玩,到太陽快下山了,才採了4個。松鼠媽媽採得又快又多,數了數有25個。”隨著多媒體課件畫面的出示,學生在一種充滿童話色彩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這樣教學不但滿足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表現慾望,而且鍛鍊、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以變引趣。“以變引趣”就是在教學指導中,對典型的問題進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改造、深化,使學生感到問題的“新”,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維。變換思路、變換關係、變換條件、變換問題等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把“甲數是100,比乙數的3倍多10,求乙數?可改為:甲數是100,甲數減少10就剛好是乙數的3倍,求乙數?等等。這樣都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靈感,為解決問題開闢廣闊的思維空間。

4.以懸念引趣。新課的匯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新課的匯入中,有意識地設疑、激疑、製造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首先出示趣題:“小剛今年10歲了,可他只過了2個生日,你知道是為什麼嗎?”這時,學生就議論紛紛。一般情況下,一年就過一個生日,可小剛10歲了,怎麼只過2個生日?學生疑竇頓生,情緒高漲。這時老師接著說:“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了這一課,同學們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教師揭示課題。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緊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活動的願望。”數學源於生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聯絡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教師可以在教室裡擺設一個小商店,讓學生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

三、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為了強化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思維與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動手操作能使學生直接感知,促進發現。比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切蘿蔔,把蘿蔔切成一個長方體。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理解面、稜、頂點的'概念,這樣學生的體會更深刻,對長方體特徵的理解更形象、印象深刻。這樣在思考中觀察操作,在觀察操作中思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

四、創設矛盾情境,讓學生在矛盾中感知

教師應該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抓住時機創設問題情境,使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構成學生認識活動的內部矛盾,形成強烈的解決問題的內部動機,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這就是通過“製造矛盾”開啟學生心扉,激發思考,逐步引入佳境。如教“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先從實際出發出示題目:把()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個。讓學生填上合適的數,當學生說出“5和1、10和2……”後,教師問:“如果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得數能用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嗎?”這樣,創設問題,學生感到新奇,用舊知識不能解釋新知識,產生了學習“分數”這一新知識的迫切需要,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分數初步認識”的動機。

五、創設猜想情境,激發驗證動力

猜想是一種帶有一定直覺性的比較高階的思維方式,直覺思維是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對於創造思維的產生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見,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甚至出錯,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大膽猜想,進而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會發現新的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發揮創造才能,最終發現規律,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乘法結合律”時,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先複習加法結合律,再讓學生明確目標:“猜想乘法的結合律。”學生就會得出猜想: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字母公式為a×b×c=a×(b×c);減法與除法也可能有結合律。這樣鼓勵學生猜想既激活了學生驗證猜想的動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後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本身對教師來說就是不斷創設情境,一直到實現教學目標為止的過程。一節課中開始可通過情境設計,引發興趣、揭示問題、製造矛盾;新課進行時,進行情境設計,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使問題、矛盾逐步得到解決;學習了知識的基本內容後,還可通過情境設計,使問題不斷深化,知識得到擴充套件和引申。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