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中數學課堂實效研究的相關論文

才智咖 人氣:6.38K

摘要]不少國中數學課堂成為教師單邊表演的舞臺,學生成了數學知識的“容器”,成為新知識的模仿者.隨著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提高課堂實效.

提高國中數學課堂實效研究的相關論文

[關鍵詞]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課堂實效

活動教學論告訴我們,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和實踐的過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然而,不少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注重自己講解,留給學生的時間與空間較少,對學生缺乏關注,學生學得無趣,教學效果一般.因此,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實效.下面,結合筆者多年的國中數學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 動手實踐

理論研究表明,國中生的學習主要以形象思維、直觀活動思維為主.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生活中學習的情境,針對七巧板、圖案設計、轉盤遊戲、拋硬幣遊戲等內容,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習數學.

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道“走多遠”的問題,在問題中首先規定從起點開始向前記為正,向後記為負,讓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想走的方向和步數,並讓一位學生當場在講臺前按其他學生的說法示範 .

生2:我先向後走5步,再向前走5步,離起點有多遠?

此時,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我逐步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和答案,寫出加法算式,匯出加法法則.又如,講到三檢視的時候,我帶了一些幾何圖形的塑料模型教具讓學生親自動手擺放,使他們不僅較好地掌握知識,而且還總結出“同樣物品按不同方式擺放,它們的三檢視就不一樣”的結論.

二、 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優於個體的獨自學習,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學“資料的收集”一課時,針對“資料有用嗎”這一問題,我讓學生展開討論,不少學生甚至舉例反駁其他學生的不同見解,進行比較充分的交流,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活離不開資料,資料有助於我們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或者事實,有助於做出合理的判斷.而處理“資料的收集”這一內容時,我嘗試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小組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資料收集,並要求各小組總結出調查收集資料的過程及其中的易錯點,在班級交流,互相補充,逐步完善,從而得出結論.學生在學習中呈現出的興趣是平時少有的,從中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枯燥地講解,會間接地把數學的一些美淡化,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成效難以體現.

總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創設有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成為新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切實提高國中數學的課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