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住院結構變化及危險因素分析

才智咖 人氣:6.27K

近1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地深入發展,我國經濟建設形勢喜人,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們的食物結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我們對重慶地區1990年度和2000年度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心血管及危險因素狀況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現將研究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心血管病住院結構變化及危險因素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及分組  收集1990年度和2000年度在我校附屬醫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資料。1990年度共1093例,符合心血管病種989例,其中男460例,女529例。2000年度共2202例,符合心血管病種的2150例,其中男1089例,女1061例。

 

1.2  疾病分類及統計學方法  疾病分類方法採用國際疾病分類(ICD9)標準。統計資料採用χ2檢驗及Fisher檢驗。

 

1.3  危險因素  按照心血管病流行學調查研究方法手冊中的方法及標準進行。按照統計表格收集資料,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史及家族史、吸菸、飲酒、體重指數[1][BMI=體重(kg)/身高(m2)]、高鹽飲食、體力活動少、職業因素等。統計資料採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患病情況  從疾病種類住院例數看,缺血性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呈明顯上升趨勢;風溼性心臟病呈明顯下降趨勢。繼發性高血壓、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及其他心臟病相差不顯著。見表1。

 

表1  兩個年度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患病情況  (略)

 

注:*P<0.05

 

2.2  危險因素  從兩個年度危險因素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超重(BMI≥24)、糖尿病史、高血壓、高脂血症、飲酒、高鹽、體力活動少、職業緊張,2000年度與1990年度相比較呈明顯上升趨勢,而心血管病家族史、吸菸史在本研究中不顯著。見表2。

 

表2  兩個年度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比較  (略)

 

注:*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