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現代會計的多重計量屬性

才智咖 人氣:3.16W
試析現代會計的多重計量屬性
所謂計量,是指標對會計物件內在的數量關係進行衡量、和確定,將其轉化為以貨幣表現的財務資訊及其他資訊,以綜合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狀況。作為會計計量的組成要素,計量屬性是會計計量物件的數量化特徵和外在表現形式。計量屬性的不同選擇,會使相同的計量物件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額。可以說,計量屬性的不同是區分會計計量模式的主要標準。

長期以來,傳統的財務會計堅持權責發生制原則、強調以成本作為單一的計量屬性。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自收付實現制演變而來,它以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為依據,根據收入或費用的實際發生與否,也即以權責關係的實際發生期間作為確認與計量的時間標準。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客觀地講,傳統會計採用的這種計量屬性在提供具有充分客觀性、可驗證性的會計資訊,正確反映物權、所有權轉移、合理配比收入與費用,體現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絡與國果關係,均衡各期損益,公允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然而,隨著的蓬勃和複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跨國、跨行業經營,橫向、縱向抑或混合合併的公司比比皆是,關聯交易日趨隱蔽,創造性經濟業務層出不窮。所有這些變化,猛烈撞擊了傳統財務會計模式,並對其計量屬性產生潛移默化的,從而致使會計再也不能對其他計量屬性熟視無睹,而是合理地兼收幷蓄,糅合各種計量屬性,吸彼家之長,避己家之短,最終形成了現代會計的多重計量屬性。

一、現代會計多重計量屬性的具體體現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凸現了收付實現制原則。

基於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分期的假設,認為假定“採用權責發生制會計得出的企業收益方面的資訊,比只依靠現金收付說明的財務狀況更為有用”(FASB-SFACNO.IHIGHLIGHTS)。於是,傳統會計全面採用該項原則確認收入、費用及資產、負債,並編制相應的財務報告。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現金流量表首次在美國受到關注以來,時至今日,以收付實現制根據收入或費用的實際收付與否,以收付關係的實際發生期間作為確認與計量的時間標準為原則編制的現金流量表成為第三報表,且其在財務報告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於是,在同一份財務報告中便客觀存在有按不同確認標準編制的會計報表,從而構成了對傳統會計單一計量屬性最為有力的一擊。

暫且拋開現金流量表不論,即使是現行的資產負債表,也不再是按傳統財務會計單一的計量屬性為原則編制而成,其本身亦並行存在著多種計量屬性。

(二)資產負債表本身專案的確認與計量糅合了多種計量屬性。資產負債表中各項要素的確認應是對計量屬性最為突出的體現。但是,伴隨著會計的持續改革與發展,在現代會計報表體系中,資產負債表對部分專案的確認與計最早已不再沿用傳統會計的單一計量原則。於是,人們不禁對傳統會計的計量屬性產生質疑。

L、固定資產的重估價。,國際會計準則中對有關固定資產重估價的規定反映了現金流動制提供輔助資訊的趨勢。根據傳統會計,企業資產負債表及有關帳簿中對固定資產始終以歷史成本記錄並予以反映。但在高新技術高速發展,或者物價發生較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會產生較大程度的無形損耗,其現行成本或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之間必然會出現較大差異,該差異便構成了企業未實現的損失或利得。基於其並未真正實現,傳統會計對此無法加以確認,不會在財務報表中作出反映;但是,這些損失或利得又確實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產生相當的影響。對此,國際會計準則採用現金流動制確認這些損失或利得,並將其納入財務報表或在其他財務報告彙總予以披露。雖然在確認本來現金流入或流出量的過程中,計量的可靠性問題迄今為止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但是,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這些問題在將來肯定會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