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123例的危險因素臨床觀察

才智咖 人氣:2.32W
腦卒中123例的危險因素臨床觀察
【關鍵詞】 ,腦卒中;危險因素;預防為主
  [摘要] 目的 觀察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以強化對腦卒中的預防為主觀念提供線索和依據。方法 對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在住院病例中,經頭顱CT掃描確診的≥60歲老年腦卒中病例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被臨床觀察的123例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中高血壓佔57.7%,心臟病佔15.4%,高血脂佔10.6%,一過性腦缺血佔8.9%,糖尿病佔7.3%。相關因素有勞累、激動、夢中蟄醒、飲酒、排便等。結論 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一過性腦缺血等,相關因素有勞累、衝動、大量飲酒等。
[關鍵詞] 腦卒中;危險因素;預防為主
腦卒中(急性腦血管病ACVD)是中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多發病。無論是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還是在發展中的`農牧業國家,在城市或農村均是主要的死亡和致殘原因,是當今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約150萬人發作腦卒中,其中有100萬人死亡。而腦卒中存活者都遺留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痴呆等殘疾,造成的經濟損失年約100多億,給家庭、社會及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收集我院1998~2005年經頭顱CT確診的腦卒中患者123例進行分析。為強化預防為主的觀念,提供線索和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1999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病例中,經頭顱CT掃描確診的≥60歲腦卒中患者123例,男71例(57.7%),女52例(42.3%)。60~69歲22例(17.9%),70~79歲43例(35.0%),80~89歲52例(42.3%),≥90歲6例(4.9%),平均年齡74.6歲。出血性卒中56例(45.5%),缺血性卒中67例(54.5%)。
1.2 方法 123例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常規檢查和頭顱掃描,部分患者做了腦脊液檢查。觀察方法由臨床主治醫師按統一標準完成,採用統一表格直接詢問物件及其家屬的方式蒐集資料,並查閱了全部醫療病史記錄後完成。
2 結果
2.1 發病季節 腦卒中四季均可發生,其中以1~3月份為高峰佔58.5%(72/123);7、8、12月份為小高峰佔25.2%(31/123);其餘6個月為16.2%(20/123)。發病與氣溫、氣壓、溼度、溫差等均相關。氣溫驟變、溫差過大與腦卒中的發生率顯著相關。
2.2 發病誘因 在活動中發病(情緒衝動、運動不當、勞累、性生活等)佔43%(53/123);在靜態中發病(夢中蟄醒、起床、飲酒、進餐、咳嗽、排便等)佔57%(70/123)。在活動中發病的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為多見。在靜態中發病,以腦血栓、腦梗死為多見,見表1。
2.3 危險因素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較多,在本組123例中,高血壓病71例,心臟病19例,高脂血症13例,一過性腦缺血(TIA)11例,糖尿病9例。腦卒中患者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常有多種危險因素並存,筆者在統計中,以危險因素大,危險作用時間長,危險影響顯著來排列,在多因素中選其最主要一種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發病誘因 表2 危險因素
2.4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與體徵,在50例腦血栓患者中,舒張壓≤94 mmHg者41例,佔82.0%(41/50),神志清楚者29例,佔58.0%(29/50);在腦出血患者中,舒張壓≥95 mmHg 42例,佔85.7%(42/49),神志不清者46例,佔93.9%(46/49),見表3。表3 臨床表現注:急性腦血管病(ACVD)、腦出血(ICH)、蛛網膜下腔出血(SAH)、一過性腦缺血(TIA)
2.5 輔助檢查 (1)ECG檢查:本組123例腦卒中患者均作ECG常規檢查,有異常的佔64.2%(79/123),其中腦出血33例佔41.8%(33/79),腦梗死20例佔25.3%(20/79),腦血栓12例佔15.2%(12/79),SAH 14例佔17.7%(14/79)。前二者主要表現為心律失常,傳導阻滯,心肌缺血,房顫,梗死等;後二者主要表現為傳導阻滯,心室肥厚,心肌勞損等。餘44例無特異發現佔35.8%(44/123)。(2)CT掃描:本組123例患者均作頭顱CT掃描檢查,結果均有程度不等的異常顯示。其中腦梗死50例,腦栓塞13例,CT增強掃描後均有密度增高梗死區顯示。腦出血49例,CT檢查可見腦實質高密度區,SAH 11例中,CT檢查顯示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內高密度區。(3)腦脊液檢查:SAH 11例均作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