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音樂專輯命名的語言藝術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2W

摘要:音樂專輯的名稱是人們認識專輯甚至專輯中歌曲的第一步,它能否迎合社會的需要和人們的心理,對其成功至關重要。如何給音樂專輯起一個新穎別緻、有個性、又切合內容的名稱,是每一個命名者都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文章以語言學的視角從語音特徵、詞彙選擇、語法特點三個方面對音樂專輯名稱的語言藝術特點進行了分析。

華語音樂專輯命名的語言藝術探討論文

關鍵詞:音樂專輯;命名;語音特徵;詞彙選擇;語法特點

名稱是音樂專輯的靈魂,每張專輯中所包含的歌曲名稱不見得出彩,但專輯名稱必須有一定的特色,因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專輯的名稱,好的專輯名稱能起到錦上添花甚至是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音樂專輯的命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標題或名稱的研究一直是語言學的一個研究熱點。製作人在音樂專輯命名的過程中為了在眾多專輯中達到一“名”驚人、脫穎而出的效果,會想盡一切辦法,這其中就會包含著許多語言藝術。但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音樂專輯命名的學者是很少的。從中國知網上檢索情況來看,目前僅有一篇期刊論文,即黃慧、伍曉娟的《音樂專輯命名特點的文化語言學透視》,而這篇論文側重從文化的角度分析音樂專輯名稱,所以說還沒有從語音、詞彙、語法等角度對音樂專輯的命名進行研究的相關文獻。本文在收集了2011—2016年的394個華語音樂專輯名稱的基礎上,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名稱的特點,以期對近幾年華語音樂專輯的命名特點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一、語音特徵

(一)音節數量

音節是最自然的語音單位,華語音樂專輯命名的語音特徵首先就體現在音節的長短上。本文分析了所收集到的全部由漢字組成的348個名稱的音節情況,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華語音樂專輯名稱的音節數量較為多樣化,不同名稱之間的音節數目相差比較懸殊。儘管如此,大多數專輯的名稱是相對較短的,音節數量在2~7個為主。很大一部分專輯名稱的音節數相對較短,說明簡潔性是命名時考慮的一大因素。專輯名稱是一張音樂專輯內所有內容的高度濃縮,人們拿到專輯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其名稱。如今的社會是一個追求高效的快速運轉的社會,所以音樂專輯的命名既要符合語言本身的特徵,又要迎合社會的需要和人們的心理,不然就喪失了它存在的意義。因此,在音節數量上追求簡潔,以有限納無窮,成為音樂專輯名稱在語言上的一大特點。其中四音節數的名稱佔到了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這和我國曆來的命名原則有著一致性,體現了一種文化傳承。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的“四音節好像一直都是漢語使用者非常愛好的音節段落”。在命名時廣泛使用四音節名稱是中國傳統審美的要求,四音節名稱既在形式上節奏和諧、結構對稱,又在內容上言簡意賅,自然會受到眾多命名者的青睞。

(二)音韻搭配

1.雙聲疊韻。在音樂專輯的命名過程中使用雙聲疊韻,不僅可以調節音節數目,而且可以通過聲母或韻母相同這一獨特的語音形式,營造連綿迴環、響亮悅耳的音響效果,使這些名稱自然而然地帶上一種音樂的美感。既符合音樂專輯的本質,又便於人們識記、交流和傳播。通過對蒐集到的394個華語音樂專輯名稱進行分析,使用雙聲命名法進行命名的有23個,如《倔強》《寄居蟹》《可口的夏天》《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等,使用疊韻命名法進行命名的有30個,如《燃點》《平行線》《孤獨的和絃》《唱給十年後的自己》等。這些利用雙聲疊韻法進行命名的名稱符合音樂專輯名稱需要悅耳動聽、利於傳播的要求。此外,疊音的命名方式在音樂專輯的命名過程中也時常使用。疊音又稱疊字,指相同字或音節的重疊,恰當地運用疊音詞語,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的形象描繪,增強音樂美感。在所蒐集的名稱中使用疊音命名的有11個,如《加加油》《好好先生》《半公開的祕密》《小小新娘花》等。

2.諧音換字。諧音換字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在蒐集到的394個華語音樂專輯名稱中有41個運用到了諧音換字命名法,可見這一方法運用得還是很廣泛的。這些名稱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1)通過諧音換上專輯本人的名字,這一型別佔了大多數。比如《好歌茹芸》(許茹芸)———“好歌如雲”、《易峰情書》(李易峰)———“一封情書”。

(2)通過諧音換上與歌手之前發行的專輯名稱相關的字,從而顯現該歌手的特色。比如《新故式》是甦醒繼《想念式》《進行式》後蘇式R&B、HIP-HOP音樂三步曲的完結篇,因而將“故事”改為“故式”。

(3)通過諧音換上與專輯內容相關的字。比如孫子涵的《畢業聲》將“生”改為“聲”,是因為該專輯內的歌曲表達的都是畢業時不捨、勇氣、執著、憧憬交織在一起的“聲音”。這些通過諧音換字法而新產生的專輯名稱,一方面可以使其更加具有創新性,吸引人們的目光;另一方面利用專輯名稱表達與原來詞語不一樣的內容,從而更加凸顯專輯的內容與特色,增加專輯名稱的文化內涵。

二、詞彙選擇

為了使音樂專輯更為出彩,專輯命名者總是在“求新求異”,而詞彙的選擇就是一個主要途徑,因為詞彙型別多種多樣,而受眾群體也有不同,所以針對不同群體恰當地使用這些詞彙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1]通過分析這394個音樂專輯名稱,它們的詞彙來源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音樂專輯命名時在詞彙的選擇和應用上表現出了極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其表現出的“古今中外,兼收幷蓄”的特徵,不僅使專輯名稱得到創新,更體現了我國既推崇傳統文化、又有很大開放性與包容性的文化內涵,增加了這些名稱的藝術性。本文將選取採用較多的詞彙型別進行詳細分析。

(一)人名

選用人名在音樂專輯命名時用的是最多的,使用方式也是最為靈活的,可分為以下幾個型別。以歌手姓名作為專輯名稱,如《李榮浩》《我最親愛的張惠妹》等;去姓用名,如《明記在心》(朱明)《致純靜》(郭靜)等;去名用姓,如《喬試牛刀》(喬洋)《那又怎樣》(那英)等。在音樂專輯命名過程中加入歌手的姓名,一方面可以將歌手直接“推銷”出去,使專輯與歌手有機結合,富有創新性;另一方面又彰顯了個體的價值觀。個體價值決定了歌手的存在,製作人在對專輯命名的時候,採用能夠最大程度凸顯歌手個人價值的命名方式,是以歌手的姓名為命名材料,經過排列組合,達到最佳效果。

(二)英語詞彙

這一詞彙型別包括純英文詞彙和外來詞。純英文詞彙較為簡單,比如《BetterLife》《你好嗎LoveLesson》等。外來詞是指從外族語言裡借來的詞,包括字母詞和音譯詞。字母詞指含有其他民族語言字母或完全由其他民族語言字母構成的詞,如《ThisisO.D》是選取歌手歐弟姓名中兩個音節的首字母而組成的字母詞;音譯詞是照著外語的聲音用漢語的同音字對譯過來的詞,如《傻瓜探戈》中的“探戈”是根據“tango”譯過來的。這些英語詞彙在近些年華語音樂專輯命名中的大量應用,與我國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後,對我國政治、經濟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作用,語言也不例外,許多英語詞彙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專輯的命名過程中也就自然地採用一些英語詞彙。[2]這一型別的'詞彙在專輯名稱中的出現一方面可以使我國音樂產業更容易與國外接軌,傳播我國音樂特色;另一方面體現出現在國內一種更包容、更開放的文化心理。

(三)數字詞與特殊符號

音樂專輯的名稱一般由純漢字組成,但是如果在命名過程中獨闢蹊徑地融入數字或符號元素,會更顯創意與活力,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使得音樂專輯名稱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形式。在數字化的今天,數字詞的運用在音樂專輯的命名中也越來越廣泛。數字詞在音樂專輯名稱中表示出以下幾種意思。表示時間,如《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三天三夜》等;表示年齡,如《三十未滿》《二十三》等;表示數量,如《十二新作》表示專輯中歌曲的數量、《一隻貓的旅行》表示貓的數量等;表示其他意義,如《天字女一號》中“女一號”是女主角的意思、《參宿七》整體上指代一顆超級巨星等。這些數字詞的使用,給專輯名稱增加了更多的寓意,不僅有利於幫助人們對名稱的理解,而且又不會顯得生僻難懂。特殊符號包括標點符號和運算子號。在標點符號中間隔號是使用得最多的,間隔號在標題中的特殊用法是常常用來隔開並列詞語,如《徵愛拾力》《黑擇明》等。其他標點符號還有省略號如《你愛上的…》、冒號如《秋:故事》、逗號如《汶亂,卻美好著》、空格號如《再見了單純》、句號如《你的愛。》、問號如《?》、歎號如《搖滾吧,情歌!》等。在音樂專輯命名時也可以加入運算子號,如《EOEO優+》《情人X知己》《天堂/懸崖》等。這些特殊符號的運用會增強專輯名稱新穎出奇的特點,可能會更吸引人帶著好奇心去欣賞這個專輯。

三、語法特點

(一)語法結構

語法是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本文選取的394個音樂專輯名稱所選擇的語言單位及其語法結構方面的特點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大多數專輯名稱都是短語,另外有一定數量的詞語和句子。詞語所佔比重不小是因為有許多以人名、數字詞、英語詞彙等作為名稱。音樂專輯名稱要求簡潔性的特點使得以句子命名的不多,即使選取句子這一語言單位,也是以小句為主。[3]這些名稱在句型的選擇上有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這都是為了適應專輯內容的需要。短語佔到名稱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短語是詞和詞按照一定方式組合起來的,並且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便於音樂專輯名稱想要表達不同意義的需要;另一方面短語在句法上也不完備,這樣表義的空間就會更大。同時,在短語各結構中,採用偏正式短語結構命名的名稱數量在專輯名稱總數中佔有絕對優勢,這是因為偏正結構相對於其他結構方式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和概括音樂專輯所要傳達的內容。偏正結構由修飾語加中心語組成,中心語著重表現專輯主要內容,修飾語增加專輯特色,如《會飛的賊》把暗戀的少女比喻作賊,而且是會飛的賊,雖然身懷異能可以飛到世界各地,卻只能偷偷摸摸地不被發現,該專輯收錄的歌曲也大都表現了這一主題。

(二)超常搭配

音樂專輯名稱“在命名過程中,語言著重凸顯‘專名化’功能,而字面意義顯得不很重要,處於從屬地位。因此,在命名時處於某種需要自造詞語或打破常規語法規則,也就不足為奇了,反而更能彰顯個性”。[4]所以,在適當的語境中用一些超常搭配能極大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體現出新穎、超常的能力。超常搭配分為詞語的超常搭配和句法的超常搭配。詞語的超常搭配有“副詞+名詞”結構,如《非常美人計》,這種超常搭配給人一種很強的衝擊感。有“名詞+名詞”結構,如《公主披風》由兩個名詞搭配,可以以一個名詞為中心,通過另一個名詞的特質來說明這個名詞的特性,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句法的超常搭配是為了突出某一成分而顛倒常規的句法規則,打亂原本的語序。有的是賓語前置,如《追夢敢不敢》的正常語序應為“敢不敢追夢”;有的是主語後置,如《再見憂傷》的正常語序應為“憂傷再見”;有的是狀語後置,如《三十未滿》的正常語序應為“未滿三十”等。

參考文獻:

[1]譚珍宜.中國當代流行歌曲名稱的語言藝術[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0.

[2]尹世超.標題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黃慧,伍曉娟.音樂專輯命名特點的文化語言學透視[J].現代語文,2011(2):77-79.

[4]彭曉輝,劉碧蘭.影視劇欄目的命名形式及語言依據[J].廣西社會科學,2007(6):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