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現狀與改革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1W

【摘要】結合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泵與泵站課程設計設定的目的與要求,分析了傳統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課程設計任務書、考核方式兩個方面,提出了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改革方法和建議,以提高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

最新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現狀與改革的論文

【關鍵詞】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現狀;改革探討

泵與泵站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程,課程設計是與該課程配套的一個重要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1-3]。泵與泵站課程設計可以使學生在掌握泵與泵站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給排水泵站的工藝設計步驟和設計方法,使學生所獲得的專業理論知識加以系統化,整體化,以便於鞏固和擴大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學生的畢業設計打下夯實的基礎[4]。因此,為了提高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滿足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綜合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對其目前所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透析以及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傳統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傳統課程設計的現狀

傳統泵與泵站課程設計一般是在《泵與泵站》課程結束,學生期末考試結束後的2周內進行,一般由指導老師指定課程設計的題目,學生根據設計任務和給定資料,通過查閱資料和相關規範,進行水力計算,機組和管道佈置,泵房尺寸確定,附屬裝置選擇,圖紙繪製等工作。課程設計的評價方法是指導老師將學生課程設計期間的平時表現和圖紙及其設計說明書紙質材料綜合起來,給出最終成績。

1.2傳統課程設計存在問題

1.2.1課程設計任務書給定的資料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傳統的課程設計一般是分成十組,每組的設計任務和給定參考資料多年不變,學生只要按設計任務書中給定的資料、規定的泵站工藝設計步驟和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這就導致了相互抄襲的後果,特別是每組的同學,水泵及電機型號選擇方法和結果一樣,水力計算步驟和結果也都是相同的,分不出優、良、中、差的檔次。學生缺乏主動性,教師缺乏新思維,師生同受其害。1.2.2課程設計考核方式不夠科學,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上1.1所述的評價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圖紙、設計說明書等紙質材料只能從表面上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很難評判學生是否抄襲,這樣不斷助長了懶惰學生抄襲的不良風氣,影響了勤奮好學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程設計任務結束後,師生的交流與互動缺乏,課程設計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大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課程設計到底哪裡存在問題,看到自己成績合格了,就以為萬事大吉,不再關心自己的課程設計是否存在問題並給予改正,嚴重違背了課程設計教學的初衷。

2改革方法和建議

針對目前泵與泵站課程設計時間短促、設計任務書給定的資料單一、考核方式不科學等現象,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建議,以提高泵與泵站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

2.1將課任務書資料進行擴充套件,激發學生設計主動性和創新性

在設定課程設計任務書時,採用多題目、多資料。如:取水泵站工藝設計、送水泵站工藝設計、汙水泵站工藝設計等,資料可以把傳統的給定的某一輸水量改為不確定的輸水量,如:近期設計水量250000m3/d,要求遠期發展到400000m3/d,改成為近期設計水量(150000+2000×學號後兩位×班級)m3/d,要求遠期發展到(300000+2000×學號後兩位×班級)m3/d的形式,每人一組資料,即使題目相同,但資料不同,可以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獨立計算的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設計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2.2將自評、互評列為課程設計考核依據

“自評”是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後,自己檢查圖紙和設計說明書紙質材料,整理出存在不清楚、不理解的.問題。“互評”就是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通過學過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對方的課程設計內容進行評閱,找出設計說明書和圖紙中存在的缺陷。在自評、互評之前,指導教師用表格的形式給出評審指標體系,包括指標、分值和得分。學生根據評審指標體系進行自查、互查,然後給出成績。泵與泵站課程設計改革必須打破傳統的不夠科學的考核方式,除了1.1的評價方法外,要將自評、互評成績作為考核依據,約佔總成績的20%。將自評、互評機制引入課程設計成績考核,既體現了指導老師的引導作用,又激發了學生的設計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合作、監督的能力,這樣不僅課程設計完成了考核,實踐教學也得到了進一步延伸。

3結束語

總之,為了提高泵與泵站教學質量,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在不斷提高課程設計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階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魯群.泵與泵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討[J].課程教學,2013(8):106-108.

[2]張亞寧.《泵與泵站》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J].價值工程,2012(8):211.

[3]解國樑,郭巍,張兆強,楊光.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教改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81-83.

[4]李霞,聶麗君.從課程設計探討“水泵及水泵站”理論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16):124-125.

作者:劉海芳 劉玥 單位: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