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員工轉崗培訓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3W

一、嚴格落實培訓重點是實現企業員工轉崗培訓目標的保障

關於企業員工轉崗培訓的論文

本次培訓重點突出態度、知識和技能,這三者的關係尤如一架天平,態度是“支點”,知識是“砝碼”,技能則是“物件”,三者缺一,天平就失去了功能。所以,要實現企業員工轉崗培訓目標,就要通過三個課堂抓好三個重點。

1.開設思想教育課堂,讓員工端正態度

此次參訓學員成分複雜,從工作性質上看,有來自生產一線、偏遠隊(站)的工人,也有來自機關科室、後勤輔助單位的管理人員;從年齡上看,有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也有工作30多年的老員工;從學識層面上看,有高階工程師,也有初級工人;從身份上看,有無固定期全民職工,也有勞務派遣人員,學員年齡、身份、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員工思想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老員工學不進,年齡偏大,不願意開動腦筋;技術幹部不想學,自認為有學識有經驗,不願意涉足新領域;有家室的員工更有牴觸情緒,不願意離開基地,離開家庭。鑑於此,培訓班開班第一課就是過思想關,進行形勢任務教育,給學員講局(油田)情,講廠情,講拓展外部市場對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性,講清潔能源的前景,讓員工能正確對待轉崗,用積極的態度參加培訓。

2.開設專業理論課堂,讓員工掌握知識

在組織學習時,重點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分析轉崗員工,掌握培訓進度。對受訓員工的學歷背景、工作經驗、素質能力等狀況要了然於心,以便合理安排班級,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避免出現良莠不齊的員工一起培訓,導致部分員工被迫“陪讀”的現象,確保同一批次的學員在學習上能齊步走。二是配強師資力量,保證教學水平。培訓老師兼具“培訓管理者、教學實施者、改變創造者”三種角色,所以選擇老師的基本要求是“六有”,即有熱心,有耐心,有責任心,有控制能力,有授課能力,有運用現代培訓技術的能力。本次培訓任教老師都是從LNG和採油廠技術部門抽調,他們有工作經驗也有教學經歷。在教學過程中,分階段明確教學目標,持續開展課程調查,師生共同探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3.開設現場實習課堂,讓員工運用技能

實際操作培訓中,嚴格遵循“分崗位指導,重能力培訓”的原則,根據學員學歷、年齡和原崗位情況,對培訓員工進行新的崗位定位,按中控、主操、輔操、電工、儀表、充裝、化驗等崗位定向確定師傅,並跟班學習。實習中要求學員做到“三個必備”(勞保、操作指南、筆記本),“三個必會”(裝置效能,裝置操作,故障判斷),讓員工儘快熟悉生產裝置和工藝流程,實現從“門外漢”到“業內人”的角色轉變。

二、積極推進培訓延伸是提高企業員工轉崗培訓質量的手段

培訓延伸是指員工完成崗前培訓後,繼續開展的新崗位培訓。因受學習時間和實習場所限制,員工很難在崗前培訓中實現從“新手”到“老手”的轉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繼續開展在崗培訓,讓員工邊工作邊提高。做好培訓延伸服務,必須搭建好三個平臺。

1.技能競賽平臺

技能競賽是提高員工技能水平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讓員工在競賽中得到激勵,在競賽中增長技能。本次企業員工轉崗培訓延伸服務中,開展了包括技術比武、現場教學、拜師學藝等多項活動。還圍繞裝置安裝除錯工作開展專項競賽,要求員工“一跟二清三明白”,即跟緊安裝除錯人員貼身學習;清楚安裝方法、清楚工作原理;明白安全事項、明白操作規程、明白操作步驟,促使員工儘快熟悉生產流程。每項競賽結束後,都要檢驗競賽效果,獎優罰劣,從而激發了員工自覺學習的熱情。

2.學習交流平臺

把學習交流活動始終貫穿於生產管理全過程,在轉崗員工正式到崗後,充分利用倒班間隙開辦夜校,對學員進行崗位輪訓。一方面邀請專業人員授課,學習新知識;一方面讓學員主動找差距查不足,補齊“短板”。還以裝置試車為契機,將培訓與生產有機結合。比如,針對試車時機組出現密封不嚴的.問題,舉辦了幹氣密封與機械密封知識講座,聘請日機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現場講解裝置工作原理和故障處理技術,在學習中排障,在排障中學習。還組織技術骨幹到科研院所參觀考察,學習各類現代化儀器裝置的相關知識,增加技術儲備。

3.制度管理平臺

為讓員工在工作中每一個操作都符合要求,專門組織專家編制了“工藝卡片”和“操作卡片”,“雙卡”既是崗位操作指導書,也是行為規範。“工藝卡片”上,裝置處理能力、主要工藝引數、動力供應指標、環保監測等資料清晰明瞭,員工一看就能對裝置功能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操作卡片”,從啟動準備、開車檢查到執行狀態確認,有清晰的操作步驟,有詳盡的注意事項。使操作人員工作有標準,管理人員管理有依據。江漢採油廠的轉崗培訓實踐表明:實施大規模集中企業員工轉崗培訓,必須有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切合實際的教學重點,積極主動的延伸服務。一個團隊大規模易崗,不僅是企業技能的進步,更是社會文化的進步。做好大規模集中轉崗培訓工作是一個大課題,江漢採油廠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值得研究的情況還很多,需要更多的實踐去解決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