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看計劃行為理論

才智咖 人氣:5.69K

論文摘要:計劃行為理論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著名的態度行為關係理論,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能夠很好的解釋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個體心理所發生的動態變化。本文從皮亞傑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討了計劃行為理論結構模型的內部機制、理論變數的發展問題以及運用該理論進行行為干預的關鍵要點,希望能給研究計劃行為理論和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從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看計劃行為理論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計劃行為理論  主客體相互作用  認識結構

1.引言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Ajzen於1991年正式提出的社會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理論,該理論認為,行為不能只由態度來解釋和預測,而是取決於其意向和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的前因變數又包括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此理論不僅涉及到行為意向這個內在的心理準備狀態,同時還加入了與外在環境互動作用的影響,大大提高了對行為的解釋和預測力。該理論模型在國內外已被廣泛用於多個行為領域的研究,得到了大多數研究結果的支援,但同時也受到了不少研究結果的挑戰,遭到不少學者的質疑。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主要研究作為認識形成的基礎的認識結構(即心理結構)和探索知識發展過程中新知識形成的心理機制問題,而計劃行為理論中的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等其實也是一種認識結構,就是皮亞傑理論中的“圖式”,所以我們可從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角度來探討計劃行為理論中的主要變數。計劃行為理論研究態度、行為規範等變數對行為發生的解釋力和預測力,而人們不斷做出或改變各種行為決策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個不斷適應環境,心理不斷髮展的過程。皮亞傑的認識論也稱“相互作用論”,因為它既強調內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強調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斷產生質和量的變化,能夠很好的解釋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個體心理所發生的動態變化。因此,本文簡述計劃行為理論的基本內涵,從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角度去研究計劃行為理論,希望能夠加深我們對一些計劃行為理論問題的理解,同時也加深對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