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李清照《聲聲慢》的多模態意義解讀

才智咖 人氣:1.04W

本站小編為您提供一篇關於試析李清照《聲聲慢》的多模態意義解讀現當代文學畢業論文,歡迎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試析李清照《聲聲慢》的多模態意義解讀

 

  論文摘要:李清照的《聲聲慢》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長河中以其空前絕後的悲懷愁情帶給了後人無限的解讀空間。雖然從文學詩詞角度和歷史人文角度都對這首詞進行過不同的鑑賞但目前還很少有人從系統功能學角度進行過分析。本文是這一方面的一次嘗試,希望能從系統功能語言學和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下對這首詞的多模態意義進行嘗試性的解讀,從而說明其主題思想及詞人的萬古愁心,進一步證明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在欣賞和評價我國古詩詞方面的貢獻。

 

  論文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多模態話語分析;多模態意義

 

  一、引言

 

  詩歌向來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精煉的語言,優美的韻律和結構,具體地和藝術地表達人類的心靈。目前國內外的文學批評家和語言學家雖然從不同的角度研究詩歌,但都強調詩歌的特殊功能和文體特徵:詩歌利用詞彙的音樂美來表達人類的情感和心靈感受,強調想象性和完美性。大部分學者對詩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運用利奇的變異理論,從語音變異、詞彙變異、搭配變異、語法變異、語義變異和書寫變異等方面解釋和探討詩歌的魅力。雖然以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為基礎的多模態話語分析方法已經被用來嘗試解讀大量的英語視覺詩,但來在中國古代詩詞的解讀上還未曾涉足。本文就從中國三千年古代文學史長河中挑選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這位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的愁緒糾結所在《聲聲慢》來發掘和展現中國古代詩詞詩歌所呈現的多種不同表現意義,感受古詩詞給人們帶來的特殊魅力。

 

  二、多模態話語分析

 

  傳統的語篇分析一般只注重對語言文字本身的分析,而忽略了對其他符號如影象、聲音、顏色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者們以韓禮德系統功能語言學為基礎,將語篇分析的研究範圍擴充套件到除文字以外的其它領域,即把單模式的語篇分析法擴充套件到多模式來分析多模態分析中,模態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語言、技術、影象、顏色、音樂等符號系統。多模態指的便是除了文字之外,還帶有影象、圖表等符合話語,或者說任何由一種以上符合編碼實現意義的文字。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絕對單一模態的語篇是很少見的,而多模態語篇則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人們交談時常伴有手勢和表情等,人們可以在一張網頁上既看到文字和圖片,又聽到背景音樂。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和手段,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

 

  KressVan Leeuween認為,多模態語篇是一種融合了多種交流模態(如聲音、文字、形象等)來傳遞資訊的語篇,因此,區分單模態和多模態的關鍵在於有幾種符號參與了語篇的構成。顧曰國認為,模態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跟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用單個感官進行互動的叫單模態,用兩個的叫雙模態,三個或以上的叫多模態。他認為區分的關鍵在於有幾種感官參與。綜上所述,多模態語篇應分為啟用單一感官的多符號語篇或啟用多感官的多符號語篇。

 

  三、《聲聲慢》中的多模態意義

 

  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語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它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功能。所有符號資源都具有社會意義,屬於特定文化。它們表示意義的潛力被設計者經過思考的動作而被選擇。多模態符號(詞語、文字、信件、色彩、字型)的複雜資訊反映了設計者的興趣。詩歌的創作通常以新穎的構思,豐富的想象力,極具個性的表現形式來突出和強調其藝術性,以此來刺激人的感官使讀者得到享受和樂趣,給人以韻律美、意象美和言辭美。所以詩歌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典型的多模態意義。張德祿也指出,系統功能語言學是最適合於研究多模態話語的理論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1)系統功能語言學不僅關心語言內部的運作機制,同時還研究語言外的環境和動因;(2)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話語的意義和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上;(3)意義的實現是以多模態形式進行的,語言只是這些形式中最有效的一種。

 

  李清照的《聲聲慢》是她晚年的作品,是她一生憂患經歷的總結。除了樸素清新的語言緊扣悲秋之意,詞人以鋪敘的手法,通過晚風、歸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表現秋日黃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詞中所寫的愁,由於以國破家亡的具體生活為背景,包含著深沉的.內容,與一般無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語。充分發揮聲律音調的表現力,是這首詞的一個突出特點。開頭的七組疊字,分三個層次寫出詞人的動作神態、外部感受和內心愁苦,由表及裡,層層遞進,而且多用聲音比較壓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嚥下”(梁啟超語)。全詞字音的選擇和組合,也體現出明顯的壓抑感,具有特殊的音樂效果,真切地傳達了詞人內心的憂鬱和沉痛。

 

  (一)音律性

 

  當代詩人郭小川認為:“詩是最有音樂性的藝術,因為詩是以抒情為特徵的,而音樂性這個因素是有助於抒情的。”可見,音樂性不僅是詩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對抒情更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從功能語言學的角度看,詩歌中所呈現出來的音樂性,也在篇章中起到了銜接的作用。銜接“指那些組成語篇的非結構性關係,它們是語義關係,語篇是一個語義單位”,語篇中的銜接關係主要通過詞彙語法系統來表達,也有少數銜接關係在語音系統裡有所表現,即音系銜接。已成為人的直覺的一部分的音義聯絡在強呼叫“直覺”見境界和注重語言“陌生化”的詩歌語篇中,經過文字作者的合理組織和恰當運用,便會成為一種積極的銜接手段,它不僅具有語篇連貫意義上的生成性,而且具有文字風格意義上的“詩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