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才智咖 人氣:3.02W
談中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要:綠色會計是在會計核算時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耗費和補償的一門嶄新的會計理論學科。其會計假設、會計確認和計量以及會計資訊的披露和傳統會計有著很大的區別。從綠色會計的會計假設、確認計量以及中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和研究,科學地闡述了綠色會計是中國企業自身發展和企業責任向社會擴充套件的必然結果;實施綠色會計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面考核企業業績的要求;實施綠色會計是對外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環境;綠色會計;確認計量;社會效益
  
  一、綠色會計的產生及其理論基礎
  
  隨著人口和需求的劇增,以及自然資源的有限和稀缺,在當今經濟生活中,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從而使能源日益緊張,自然災害頻仍,環境汙染日趨嚴重。這不僅制約了經濟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與經濟出現了緊張局面。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隨著全球性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會計界也積極投身於環保和綠色革命,深入研究和探討會計如何參與環境保護、如何促進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深層融合與發展,並直接導致了綠色會計這一現代會計新型分支的創立與發展。
  綠色會計也稱為環境會計,是將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傳統的會計學相互結合,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定的方法,輔之以實物計量和文字表述來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綠色會計核算的目標及範圍大於傳統的財務會計,其成本範圍和效益範圍也遠遠大於傳統財務會計。綠色會計理論認為,空氣、水、土地以及臭氧層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他們子孫後代所共有的“特定財產”。並且這些資源總是稀缺的,理應賦予一定價值並得到補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所提供的資訊既有經濟性資訊又有社會性資訊,不僅能為企業自身服務,而且能為社會大眾服務,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並有助於會計理論的發展。這些環境問題的研究,相對於會計學來講屬於一個新鮮的、邊緣性的科學,是站在會計的角度來看待環境問題,是用會計的思想體系和方法體系對環境問題加以分析和考慮,以解決發展經濟與維護生態環境關係的矛盾。
  
  二、綠色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一)綠色會計要素的確認
  1.綠色資產的確認。綠色資產是指特定的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事項取得或加以控制,以貨幣計量可能帶來未來效用的環境資源。其標準一是其未來效用的可能性;二是其計量的可靠性;三是環境資源的地域性。綠色會計只對會計主體內的環境資源形成的綠色資產進行確認。
  2.綠色負債的確認。綠色負債是指企業發生的、符合負債確認標準的,並與環境成本相關的義務。如果企業有支付環境成本的義務,則應將其確認為負債。確認負債時,不一定有法律上的強制性義務。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即:雖不存在法律義務而企業負有推定義務;或有在法律義務基礎上的推定義務。如企業可能將超出法律規定的標準消除汙染作為其既定政策。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確認綠色負債,企業管理部門必須作出負擔有關成本的承諾。同樣,不能僅僅因為企業管理部門日後不履行其承諾就不確認其為負債。若確實發生了不能履行承諾的情況,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其事實及原因。
  3.綠色資本的確認。綠色資本是與特定環境資產資源相對應的會計要素。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會無償或低於其實際價值使用環境資源。是環境對企業的一種投入,雖然環境不能作為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方,卻有實際資源的流入。它可以反映企業淨資產中綠色資源的數量和比例,為有關部門提供參考指標。
  4.綠色收入的確認。綠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綠色資產給人類帶來的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的、能夠用貨幣計量的效用。綠色收入可劃分為直接綠色收入和間接綠色收入。綠色收入的確認標準:一是可計量性。作為綠色收入的效用應能夠計量或合理估算,若不能計量或估算,不能確認為綠色收入。二是效用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三是一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綠色收入的產生是一個持續和緩慢的過程,需要劃分各個會計期間,按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