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初探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5.3K

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呈現兩大特徵:一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二是青少年違法犯罪漸趨低齡化。面對令人堪憂的狀況,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師肩上責任重大,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掌握學習、交往和社會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培養守法習慣,學會應用法律的素養,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工程

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初探教育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努力探索多種途徑,創設各種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主動學習,查詢依據

說到“個性解放”這個話題,許多同學、許多人理解為不受任何拘束、自由自在。法律認為不是這樣,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曾說:“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範圍內的事情的權利。”守法、用法的前提是學法、懂法。

可利用課堂組織、課餘交談、多媒體互動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學生或自我閱讀,熟悉法律條文,或質詢探討,查詢相關法律依據,教師講解釋疑、案例引用。

如在探討“如何面對拾取的錢物”這個問題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案例:劉華、盧玉婷、吳雨霏三位同學在上學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人民幣四百多元,還有票據、身份證、銀行卡等。她們三個同學的態度不一致,各有理由,似乎每一種都有道理,導致處理的方式不同、結果不同,這將會影響到違法不違法、是否合乎公民道德要求。我佈置學生相互合作,查詢相關法規。通過調查分析,物權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這樣學生切實感到生活中須處處“以法律為準繩”來規範公民的言行。在學校和有關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下,可創造各種條件組織學生到基地開展活動:聽講座、參觀、與少年犯談話、觀看展板、演播。通過運用大量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手段”,增強了參觀、展出、演播的直觀性,符合了廣大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點,對學生的教育深入人心。

二、案例引入,合作探究

據報道,美國一些法制教育課堂,經常邀請“當事人”上講臺,現身說法。課堂要善於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切忌空洞說教。

比如跟學生研究“當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應該怎麼辦”,我選取了這樣一則案例:網路得知一段視訊和新聞資料,並得到當地派出所的證實,某村村民李建成曾被鄰居李建波打成重傷,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一天他發現李自超5歲的女兒李娜獨自一人在家門口玩,便哄著將她和自己9歲的女兒帶到村邊的河岸,唆使女兒將李娜推入河裡,致李溺水身亡。李建成想以10萬元私下了結此事,但李建波夫婦沒有同意,及時報告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很快被逮捕歸案,最後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李建成死刑。這件案例,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李建成沒有親自殺人,為何要判處他死刑?李建波夫婦依法報案的做法對不對?李建成當初被李建波打成重傷後,應該怎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將人打傷,能不能因女兒已死而逃脫法律責任?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理:實際的司法要經歷幾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訴訟過程,難斷結論,除了司法悖論,觀念、推論、證據、法規、國情無一不不起作用,造成了“調查辯論”。同學們以後可能會遇到各種“案例”,該怎麼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熱情、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討論激烈,深受法律洗禮,達到了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學法用法的效果。

三、課堂練習,鞏固記憶

法律知識的教學配有適當的練習。練習既有書面的,又有口頭的;有教師發講義要求當堂獨立完成的,也有課後完成練習冊思考題的;有同學之間互相提問的,也有通過視訊展示臺呈現判斷題和選擇題;亦可引入多媒體課件,節省課堂有效時間。

筆者設定了這樣一些練習讓學生從法律角度來辨析、判斷、推理:騎自行車闖紅燈;給同學起綽號;觀看暴力色情影視;沉迷網咖,夜不歸宿;向低年級同學索要財物;吸菸酗酒。一個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個演變的過程,開始是沾染上了不良行為、思想,得不到及時糾正,任其發展,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要防微杜漸,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加強道德修養,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課堂練習形式不一,內容豐富、鮮活、生動,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法律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這對規範他們的言行、指導他們的實踐將產生良好的影響。根據國情,要善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筆者模擬選舉人民代表、進行票決制、模擬法庭辯論、討論“青少年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編法制小報展評、“我與規範”知識競賽等,使課堂活潑充實:結合“今日說法”、“法制教育”等視訊,先讓同學們觀看有關辯論的場面,讓他們推薦辯手、主持人、計時員、評審員,各人做好精心準備,佈置場地,美化黑板,準備道具,準備資料,使活動活潑緊張有序。

通過紮實、有效、持續地學習法律常識,同學們的是非觀念、法律觀念、用法觀念日益明確,法制意識逐步增強,不但加強了遵章守紀的自覺性,而且認識到了法律範圍內的“自由”,能自覺地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