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化意識對政治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2.78W

引導語:盧卡奇,匈牙利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開創了與第二國際理論家和蘇聯官方的馬克思主義區分開來的新的馬克思主義傳統。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找到的淺談物化意識對政治的影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物化意識對政治的影響

摘要】盧卡奇通過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大量物化現象的描述,揭示了現代西方人的真實生存境遇;他把韋伯的合理化理論與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結合起來,提出了物化理論,即人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成了對自己說來是客觀和對立的東西;他以此呼籲無產階級揭開物化這層對人心靈造成摧殘與迫害的虛偽面紗,恢復辯證法的總體性原則,實現人的主客體的辯證統一,形成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從而推動無產階級革命和全人類的解放。可見,盧卡奇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家,其理論的落腳點是人類解放學說,其理論的出發點是物化。

關鍵詞】物化,物化現象,物化意識

盧卡奇,匈牙利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開創了與第二國際理論家和蘇聯官方的馬克思主義區分開來的新的馬克思主義傳統。佩裡•安德森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一書中指出:“西方馬克思主義儘管存在種種內部分歧和對立,卻仍然構成一種具有共同學術傳統的理論。” 1923年以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的發表,標誌著這一學術傳統的開啟,同時,他本人也被譽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本文重點探討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所構建起的物化理論。

盧卡奇提出的物化理論,不僅與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並且還表達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批判。他認為物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現象,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他將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和韋伯的合理化理論結合起來,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進行深入批判的同時,“注意的焦點是文化” ,結合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成功和西方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從而得出一個結論:人的自我解放的過程就是克服物化的過程,就是把人的本質還給人本身的過程;革命的重點不是暴力革命,而是培養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首要問題是認識物化。

一、物化現象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

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商品經濟不發達,零散的偶然的商品交換並沒有在社會經濟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相反,社會是由基於血親的人際關係和等級關係來維持的。因此,在那時不存在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這一說法,還沒有出現在以物的關係掩蓋人的關係的問題。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如馬克思在《資本論》寫的那樣,“商品形式的奧祕不過在於: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係反映成存在於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係。由於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有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係,但它在人們面前採取了物與物的關係的虛幻形式” ,對商品的崇拜成為資產階級的主流意識形態。盧卡奇發展了商品拜物教這一範疇,即不僅僅停留在揭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的關係掩蓋了人的關係這一現象,而是明確的指出,只有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存在以物得關係掩蓋人的關係的問題,他指出,“商品只有在成為整個社會存在的普遍範疇時,才能按其沒有被歪曲的本質被理解。只有在這一聯絡中,由於商品關係而產生的物化才對社會的客觀發展和人對社會的態度有決定性的意義……” 。

二、物化的規定性及普遍化

1、物化的規定性

盧卡奇從馬克思的“虛幻形式”出發,認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於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於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 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物的關係取代了人的關係,人的勞動創造的商品反過來統治人。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勞動所生產的物件,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物件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物件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物件化。在被國民經濟學家定的狀況中,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物件化表現為物件的喪失和被物件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和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的相近之處。盧卡奇是在沒有讀到馬克思的這份手稿時,從商品拜物教和《資本論》的相關概念中,推匯出物化理論。這表明了物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盧卡奇接受了韋伯關於合理性或工具理性的思想以及席美爾關於物化的分析,把物化同現代社會的理性化程序結合起來,從理性,特別是技術理性對人的主體性發展的負面效應的的視角揭示現代社會的物化現象。這是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相對於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的創新之處。

從客觀方面看,物化使人所創造出的物的關係有一定的自身規律,在商品世界中制約著人的活動,人只能通過發現和利用物的關係的規律來為自己服務,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創造物。盧卡奇指出,“在客觀方面是產生出一個由現成的物以及物與物之間關係構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場上的運動的世界),它的規律雖然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作為無法制服的、由自身發生作用的力量同人們相對立” “人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他對勞動過程的態度上都不表現為是這個過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為機械化的一部分被整合到某一機械系統裡去” 。

從主觀方面看,物化使人變成了同商品一樣的客體,“在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地方——,人的活動同人本身相對立地被客體化,變成一種商品,這種商品服從社會的自然規律的異於人的客觀性,它正如變為商品的任何消費品一樣,必然不依賴於人而進行自己的運動” 。由於近代社會的理性化程序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遵循著嚴格的計算過程,人只將自己認為是社會化大生產中的一個零件。作為人的本質屬性的勞動,被分解成各個部分。人無法體會出勞動本應帶來的精神價值,相反,勞動變成了機械的機器運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髮展,人越來越被這種物的關係所迷惑,越來越無法看清人的關係,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虛幻形式”。

2、物化的普遍化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發表之際,就將共產主義的任務歸結為對異化的揚棄,實現工人階級乃至全人類的解放。在20世紀,商品經濟滲入到社會的各個環節,使得物化不只存在於經濟領域,原本先由工人階級所面對的物化現象擴充套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工人階級的命運成為全社會的命運,資本主義的物化水平也達到了頂峰。

“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的勞動異化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盧卡奇生活的時代加強了。物發揮出更為主動的地位,反過來控制著人。人的活動本應該是一種自覺的、確證人的本質的過程,但是物化的普遍化導致人越來越失去自身的主動性。物化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在無產階級,在統治階級內部,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政治領域的物化主要是指官僚制度的物化。資產階級創造出一套符合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政治國家以及法律制度,使其實現“形式上的合理化”。官僚政治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也意味著存在著“合理的和非人性的”分工。下層官僚統治完全是一種機械化的、無聊的勞動方式,其機械化的、無聊的幾乎接近於單純的機器操作,甚至有時會在單調劃一和無聊方面超過了機器操作。一方面,下層官僚統治在客觀方面越來越強烈地按照合理化的和正式方式去處理所有問題。另一方面,下層官僚統治分工中片面的專門化越來越朝著畸形化方向發展,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破壞了人的人類本性。這種分工要求的工作效率越高、越先進,這種情況就越來越的明顯。

文化領域的物化主要是指人的價值取向、真實情感被消除,人變成沒有思想的商品。人變成商場上的一架“自動售貨機”。人與人之間的有機聯絡被割斷了,人越來越成為孤立的、被動的原子。人的特性被計算化科學化,人被“拉平”了,標準化了。正如盧卡奇所說的,“如果我們縱觀勞動過程從手工業經過協作、手工工場到機器工業的發展所走過的道路,那麼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斷增加,工人的質的特性,即人的——個體的特性越來越被消除。”

三、物化意識

物化普遍化後,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更高階段從經濟上實現生產和再生產,物化結構越來越深入到人的意識中,最終導致物化意識的形成。物化意識是指人自覺地或非批判地與外在的物化現象和物化結構認同的意識形態。具體來說,它是指這樣一種生存狀態:物化的結構逐步積澱到人們的思想結構之中,人從意識上缺乏超越這種物化結構的傾向,反而將這種物化結構當做外在的規律和人的本來命運而加以遵循與服從,由此,人喪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體性維度。

盧卡奇還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濟領域的可計算性,還擴充套件到了意識的領域。“在物化的意識看來,這種可計算形式必然成為這種商品性質真正直接性的表現形式,這種商品性質——作為物化的意識——也根本不力求超出這種形式之外;相反,它力求通過‘科學地加強’這裡可理解的規律性來堅持這種表現形式,並使之永久化。

與經濟物化不同的是,意識的物化表現為一個自覺完成的東西。對於資產階級而言,物化的現實只有成為人們意識中的既定“事實”,並不再追究以後,才能維持其統治。盧卡奇指出,“資產階級思想由於它的出發點和目標始終是(雖然並不總是有意識地)為事物的現存秩序作辯護或至少是為這一秩序的不變性作證明,就必然要遇到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於是以前是有歷史的,現在再也沒有歷史了’。” 物化意識對資產階級所企求的經濟物化以及資產階級的整個統治,起著一種論證、說明的作用。而對於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而言,“只有當工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商品時,他才意識到他在社會中的存在。……工人的直接存在把工人自己作為純粹的、赤裸裸的客體納入生產過程”意識物化起著把掩飾和麻痺變成似乎是反映現實本質的既定事實,使其喪失真正的階級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功能與作用。

物化意識的結果是嚴重的。盧卡奇認為,物化意識倡導對“事實”崇拜的方法論。歸結起來,這就是由於物化意識的思維的直接性特點和思維方式的片面性、非總體性決定的。 人們的意識除了是對客觀存在產生經驗反映外,還必須具有意識主體產生的強烈的內在特性,這種內在特性在人們的意識對客觀發生作用的時候往往處於重要地位。人的意識應當是對外部客觀的認識和主體創造效能力發揮的統一,應是一個總體,缺少了主體創造性,不講總體,只講部分,人的意識的特性只能是消極的、被動的。物化意識還超出了一般的經驗主義的範圍,表現為把物和事實以及客觀法則的力量無限地擴大,把當前的事件、現象看作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東西,使人或主體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盧卡奇指出,“只有當‘事實’的這種方法論上的優先權被打破了,當任何一種現象都具有過程的性質這一點被認識了,人們才懂得,即使是人們習慣稱之為‘事實’的東西也是由過程組成的”。 “只有當人認識到自己的原有政治力量,並把這種力量組織成社會力量,因而不再把社會力量當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開的時候,只有到那時候,人類的解放才能完成。”

在盧卡奇的理論體系中,總體性原則、階級意識等範疇與物化具有同等地位。盧卡奇在對物化理論的闡述中表達了對總體性辯證法的訴求和喚醒無產階級意識的希望。他力圖通過物化理論的闡釋揭示無產階級的命運,這種對物化的理解方式不但能夠將物化作為此書的核心概念,同時也是他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家時時關注無產階級前途命運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