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背景下針對國中學生教師正確學生觀的生成策略

才智咖 人氣:2.36W

 摘要:對於國中生來說,他們正處於青春期,思想不成熟,遇事愛鑽牛角尖,情緒波動大,往往對老師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對於他們要想達到教生育人的教育目的,教師正確的學生觀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更是教師順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推進素質教育的保障。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們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摒棄應試教育下那種功利的,消極的學生觀,樹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正確的學生觀。

素質教育背景下針對國中學生教師正確學生觀的生成策略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生觀;國中生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學生觀

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與觀點,它支配著教育行為,決定著教育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教師的認識角度和教育思想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待學生的看法和所採取的教育策略也不盡相同。傳統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客體,進行統一化教學,而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習成績的優差。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尤其是針對國中學生,教師更應該有正確的學生觀。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傳統學生觀的反思

1、靜止的學生觀

懷有這種學生觀的教師,往往沒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學生亦如此。教師把現在的“優生”看做是永遠的優生。而對於“差生” 則放任其流,認為他們無法改變。

2、主觀臆斷的學生觀

有些教師由於自己所經歷的獨特背景或者受世俗社會觀念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片面的“暈輪效應”,對某些學生的看法主觀化而沒有進行深入分析。比如,有些教師會認為學生的頑劣是一種必有的天性,而極端強制性的措施則是約束這一特性的最好手段,忽視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單一評價標準的學生觀

所謂單一評價標準的學生觀是建立在單純的智力觀,即智商理論的基礎上。這種觀點認為人類的一切基本技能中存在著共同成分,這一共同成分是形成所有個體能力差異的基礎,心理學家稱之為“一般智力”。所以大部分教師則把學習成績看做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學習好則是好學生,學習差就是所謂的後進生。

而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標準是極其不科學的。為了成為所謂的優生,學生們埋頭題海,苦苦奮戰,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自己的能力,也磨滅了自身的創造力,最後只換來了“高分低能”四個大字。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正確學生觀的構建

1、改變觀念,堅持發展的觀點,做到正確認識學生

對待學生要堅持發展的觀點,要看到學生的發展變化,切記主觀的把學生固定化。對於優等生,也不一定各方面都優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仔細觀察用心思考,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引導其改正缺點,爭取更大的進步。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更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相信他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是能夠轉變的,更是能夠進步的。

2、運用策略,做到正確引導學生

教學過程決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最終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因而教師要形成正確的學生觀,做到正確引導學生同樣是關鍵。

第一,要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所謂的學困生往往覺得自己學習差就是各個方面都技不如人。覺得無論是班級裡評選團員還是評選學生幹部,甚至是去參加有評選性的課外活動都與自己無緣。於是便會產生一種不思進取,自暴自棄的態度。尤其是對於國中生來說,他們正處於青春期,思想不成熟,遇事愛鑽牛角尖,情緒波動大,往往對老師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對待這樣的學生,首先要幫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走出陰影。那麼教師就要創設教育時機,調控學生的心態,從而培養健康的心理。可以經常與學生談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與懲罰。要關心,理解,平等的對待他們,在教育中給予良好的期望與鼓勵。

第二,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中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國中學生正處於向青春期的過渡時期,各方面並沒有定性,因此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從而培養學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各個方面的均衡發展。

第三,培養學生的上進心,利用學生的成就動力。任何學生都有上進心,都希望進步,而且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讚揚。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積極因素,培養學生積極的上進心。教師應隨時看到學生的進步,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給予鼓勵,讓他們嚐到取得成績的快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知道自己的成績在提高,自然而然的就會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實踐證明,表揚和鼓勵遠比批評和訓斥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的成就動力則能持續地推動學習動機帶來的自我強化作用。

3、全面瞭解,做到正確評價學生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要想正確的評價學生,評價的標準要從一元化向多元化轉變。同樣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業成績評價方式多樣化。既可採用書面考試,也可用口試、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探究性學習等。評價的主體也要注重多元化,如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家長評價等,並將多元主體評價有機結合。評價的結果也不再是單一的分數,既可用語言描述,也可用象徵性的圖形,如小紅花、五星或是笑臉等。評價的內容也不再只有學習的結果,學習的過程同樣可以成為教師評價的內容。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其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摒棄應試教育下那種功利的,消極的學生觀,樹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正確的學生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才能實現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張進輔,李紅.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與教育[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35

2、郝文武 教育哲學[M]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趙富才 論教師的學生觀[J].聊城大學學報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