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與需求二重性

才智咖 人氣:7.1K

論文關鍵詞:釋義矛盾 勞動價值論 勞動二重性 需求二重性

關於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與需求二重性

論文摘要:由於歷史的限制,馬克思沒有自覺地分解使用價值概念。延伸《資本論》的內在邏輯,可以完善商品元素的分析結構。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引進了效用與需求的概念,進而導致了需求二重性的發現,導致了商品元素對稱結構的設定;對稱的規則又導致“資源二重性”代替了勞動二重性”。《資本論》嚴格的邏輯演繹最終證明了勞動價值一元論的侷限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論發展到了頂峰。如果我們繼續深化馬克思的基本方法,卻可以得出一個有差異的結論:《資本論》的內在邏輯揭示了勞動價值論的歷史侷限性。

問題是從使用價值概念開始的。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沒有自覺地對使用價值概念進行分解,所以,《資本論》的商品元素的邏輯結構是不對稱的。筆者在本文中要分析的,是馬克思在無意中觸及到的、學術界始終沒有注意到的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問題。

關於使用價值的二重性,馬克思在《資本論》的開篇無意中留下了重要的線索。馬克思對使用價值規定如下: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但他又說:使用價值只在使用和消費中才實現(《馬恩全集》第23卷第48頁)。使用價值既然是商品體本身,它已經是現實的了,為什麼使用價值又要到使用和消費中才實現呢?’這是形式邏輯矛盾。我稱之為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人們研究《資本論》曾經細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有人說研究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是在“咬文嚼字”,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既然生物學家需要對生命細胞中的數以萬計的基因分別進行研究,經濟學家為什麼不可以對使用價值這樣重要的.概念進行剖析呢?所以,我們準備做的正是對經濟學的“基因”研究。剖析“釋義矛盾”恰恰是顯微科學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經濟活動中抽象出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一種是具體使用價值,它表現為各種商品或物品對人的種種不同的具體有用的性質。.具體使用價值是以商品的存在為前提的。因而也可以說,具體使用價值以生產和供給為前提,是待實現的、可能的使用價值。具體使用價值的本質特徵是有用性,可以用有用性來代表。

另一種是抽象使用價值,它表現為各種商品或物品對人的抽象的同質的有用性質。“可將各種不同的使用價值能為一個人所帶來的生理、心理或社會的滿足,稱為‘抽象使用價值’。抽象使用價值構成各種使用價值的共同的質”(樊剛:《比較與綜合)P184)。在實際中,抽象使用價值是以消費過程為基礎的。在經濟學中,它等於需求者建立在已往消費經驗基礎上的效用評估。所以那些符合社會需求的使用價值就是經濟學中的現實的使用價值。抽象使用價值的本質特徵是效用,可以用效用來代替。

這樣,我們從理論上把握住兩個有差異的使用價值的內容。經濟學上的使用價值概念應該兼有這兩個內容。這種方法是從社會經濟運動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出發的。這種方法孕育著概念自身的矛盾性。作為經濟現實,具體的使用價值不同於抽象的使用價值,可能的使用價值不同於現實的使用價值,供給不是需求,有用性不是效用。它們是聯絡的,又是矛盾的。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對方的存在為條件,每一方的存在又以對方的消失為轉移。這正是社會經濟運動本身的辯證特性。因而,把握經濟運動的概念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辯證矛盾性。辯證邏輯允許這種概念自身的矛盾性存在,我們在現實中使用的使用價值概念也含混著這樣的兩種內涵。這是釋義矛盾產生和存在的客觀基礎(詳見拙文《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與經濟學的微觀結構》,《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

所以,不僅勞動和商品有二重性,使用價值的概念也存在二重性。馬克思在無意中觸及到了這一矛盾,卻與之擦肩而過。我們的任務是運用馬克思的方法,完成對使用價值矛盾體的分解。在《資本論》中,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決定了商品二重性(使用價值與價值),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現在,使用價值已經分解為有用性與效用。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的邏輯推理就需要重新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