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與哲學非理性主義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2W

[摘要]當代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導致日益一體化的社會政治經濟系統與日益萎縮的個人生活世界的分裂,顯露經濟成就和科技文明的現實世界與人類生存面臨困境的價值世界的分裂。資本主義文化危機的基礎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引發的生產勞動危機。非理性主義思潮是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的理論核心。存在主義是其中的主要哲學流派。它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卻反對客觀實在、科學思維方式、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人類前途持總體悲觀的態度。

淺談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與哲學非理性主義論文

[關鍵詞]資本主義文化矛盾;非理性主義;存在主義;西方哲學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

一般說來,古典的文化觀把文化狹窄地理解為只是音樂、繪畫、純文學等。而文化的當代涵義,是指精神思想、價值倫理、科技知識、意識形態、風俗禮儀、語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綜合化。文化不再是純文化的概念。文化涵蓋了一切。

在當代,後工業化資本主義、媒介資本主義、消費資本主義作為更加深刻的社會滲透Ⅲ,將資本主義的矛盾反映到自然和文化中來。文化被商品化並被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又稱之為“文化工業”。文化邏輯與商品活動(實踐的)、科技發展(認識論的)緊密聯絡,成為綜合的社會精神現象。在總體上,當代資本主義文化是一種民粹主義的、可複製的、唾手可得的東西,又是一種新的、平面性的、無深度感的、無深刻涵義的東西。西方現代派作品和後現代派作品的風格和形象,就證明了這一點。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說:“文化,與其說能帶來繁榮,不若說造成了人與人類存在之真正目的的日益加劇的疏離。”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學者把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的矛盾與危機概括成:

——知識分子的危機。與商業明星、體育明星、電影明星及政客相比,知識分子的知名度及其在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影響日益弱化,其地位逐漸被滑稽演員和寫刺激小說的作家所取代。理性、真理、正義、價值、尊嚴感的消失,使知識分子正在變成不可能。人作為人文科學的物件與主體將不復存在。

——科學技術的危機。科學的數學化傾向排斥人的感性和主體性。科學與人的文化相矛盾。文化是人的生活的自我發展,並且變成科學技術文化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的文化。社會依靠科學技術獲得發展,同時消解傳統的文化和藝術、倫理和信仰。

——大學和教育的危機。現代科技取消了大學與社會的功能分界。大學不再是文化的基地,不再具有思想生活的特徵,而受制於“消費社會”的.本能。短期效應決定一切。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真正的教育,就是電檢視像,就是消費性的交流。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式的教育已經死亡,傳統的名著和價值觀念無人顧及和關注。

——文明失去倫理價值。現代文明的衰敗由文化危機引起。又由哲學的衰敗所致。曾經在18、19世紀引導著普遍思想的倫理哲學,逐漸被歪曲現實的思辨哲學所取代。文明遂變成理論文明而不是倫理文明。現代人喪失經濟地位、獨立精神和個性發展的自由,也就失去社會道德感和創造性。

——生活失去詩意和意義感。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和思維慣性使人對日復一日的刺激不感新奇。人從傳統和經驗的世界中分離出來,成為感官刺激的接受者,而不會對價值作出更富哲理的判斷。

我們認為,根據眾多著名學者的論述,以理論形式反映出來的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可以概括為10類:理性與非理性,相對精神與絕對精神,實用操作與理性規範,科學技術與倫理價值,文化的主體與客體,實證方法與人文方法,多元的信仰與一元的經濟社會體制,理論知識的可交往性與私有財產的獨佔性,文化價值觀念與經濟社會目標,名義上的民主理想與實際上的集權統治。

這些矛盾進一步造成兩大分裂:第一,龐大的、日益一體化的社會政治經濟系統與分散的、日益萎縮的個人生活世界的分裂:第二,顯露經濟成就和科技文明的現實世界與人類生存面臨困境的價值世界的分裂。為了解決這兩大分裂,西方的思想家們不斷施以對策,使西方文化沿著由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再到社會的批判這條主線蹣跚而行。其結果是資本主義的文化不斷同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相脫離,進而逐漸演變成與整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格格不入的反文化。

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根據最低成本謀求最大價值等原則來分配資源;政治體制通過權力的分配和運用權力的評判。來表現和實現社會的參與和管理;文化領域藉助符號和意義的表達,展示實現自我和強化自我的願望。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政治體制愈益客觀化。愈益表現出理性和效率;資本主義的文化領域則愈益主觀化。愈益強調感性和自我。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創造的物質世界處於尖銳的對立之中,直至創造物起來反對自己的創造者。

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是非文化的。以市場運作為根本原則,社會基本“生存方式”是由計算原理、合理的工作時間與線性增長制約的。由此決定,資本主義的文化最終也得經濟化,也得被市場同化:

——大規模的生產和消費,助長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破壞傳統的新教道德。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是以物質佔有和消費享樂、而不是以工作來證明自身的合理性。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愈發鬆弛的道德約束,導致以自我責任為軸心的傳統文化日益萎縮。要麼成為廉價的商品,要麼回到孤獨的內心。這就是文化的命運。

——資本主義創造出的“現代主義”文化,是對資本主義非文化現象的反動。它反對既存體制,反對與經濟、政治相適應的道德規範,提倡藝術的狂想和幻想,崇尚反常而蔑視常規。在現代主義文化看來,過去的藝術是一種經驗(它附和於現實),現在的所有經驗都要成為藝術(現實必須上升為理想)。隨之而來的文化造反和個性解放,使資本主義文化陷入空前的矛盾和危機之中。

文化危機是持續的價值危機,是從根本上支援或者不支援一種社會制度的信任危機。它使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缺少道德信仰和倫理價值體系,而陷入外向的社會發展與內向的文化迴歸的深刻矛盾。

德國曆史學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深刻地揭示西方文化的衰落植根其歷史本身,認為其衰落是精神和金錢反抗血緣和傳統,有組織的東西代替有機的東西,政黨代替等級。另一位西方哲學的代表人物、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哀嘆:我們的意識帶有根本性的危機。任何客觀的事物都成了具有模稜兩可意義的東西。真理似乎存在於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之中,實體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之中,而現實則披上虛假的面紗。這種悲觀的文化意識,已經紮根於西方當代社會。

資本主義的文化危機存在著深刻的社會根源:一是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人們要求進一步改善生活義的價值取向;在哲學上,“理性的毀滅”,更加凸現人生的意義:在社會政治經濟領域和科技異化的現象中,暴露出資本主義知識系統的正負效應。因而,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是一個繁榮但並不完備的社會。

非理性主義及其多種表現形式(文學的、社會學的,等等)警醒、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卻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侷限性。首先,它們幾乎都反對客觀實在、反對辯證法、反對科學思維方式。它們不懂得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不懂得經由歷史程序揚棄自然、社會和人所面臨的矛盾,而是以宗教或理想主義的方式來解決危機。尤其是倡導以個人自由和存在為主導的人本主義,勢必加劇資本主義的社會危機。其次,它們反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人類前途持總體悲觀的態度。在他們看來,人沒有固定的本質,就是存在。這種存在不能用規律、定義來界定。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不確定的存在,人不是其所是而是其所不是。這樣一來,就否定了人類社會的進化意義,否定了人的理性的積極價值,否定了人的解放的歷史前景。這是許多人堅信的社會進步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人類最終解放理論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