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

才智咖 人氣:1.43W

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

就業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

    調查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

    一是高校專業設定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我國四年一個週期的高校專業設定決定著專業人才的產出量,大學生就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區經濟發展週期有較大的關聯。調查中發現,產業結構調整的後面帶來的是職業、職位、崗位的`變化,瀋陽地區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個職業,又新生了60個職業,企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是高校專業培養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後變成了滯銷專業,供給與需求錯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上海,高校中60%的本科生在機械類、電工類、土建類、經濟學類和管理工程類等10個專業,而生物製藥、城市發展、現代物流、汽車與成套裝置、新材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大量人才缺口,高校專業人才培養又跟不上。緊缺的13大類101個職業崗位需大於供。

    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來的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反映,各技術等級的勞動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機械加工為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現了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又到勞動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拿到技能等級證書。

    農業人才需求錯位問題是結構性矛盾的最突出問題。據統計,我國目前平均每百名農業勞動者中只有科技人員 0.023名,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科技人員0.0491名,而已開發國家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1名科技人員,農業從業人員中接受高等教育的達45%—65%.(2003年底統計)

    在人才分佈上,我國東部與西部、沿海地區與偏遠山區、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每萬人中大學生佔有量差距也很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調整結構性矛盾,政府要在就業政策制定、就業環境創造、縮小經濟區域差距之外,教育本身也是核心所在。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三教”(教材、教學、教師)入手,教育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從巨集觀經濟走勢、中觀經濟變化、微觀經濟需求為著眼點和落腳點,高校要研究所在區域的社會發展和經濟變化,著眼整合師資資源,提升高校專業設定的科學預測和規劃能力,調整教材,創新教學方法,用就業率、學生綜合適應能力兩把尺子衡量高校的執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