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循證護理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3W

第1篇: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運用效果

心率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後一種最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據統計,約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心律失常,當合並嚴重心率失常時,至死率高且預後不良,是成人心臟猝死的首要原因。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臨床治療中一定要採取科學規範的護理來提高醫學治療效果。詢證護理是遵循證據的科學護理,是從經驗走向科學性的護理方法。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心率失常患者中的循證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一2014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律失常患者100例為研究物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28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為(62.5±4.9)歲,病程3~24h,平均病程為(12.4士3.6)h;觀察組中29例為男性,21例為女性,年齡53~73歲,平均年齡為(63.2±5.3)歲,病程4~25h,平均病程為(12.5±3.8)h。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臨床上主要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後,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儘量保持臥床休息,並且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吸氧治療;②病情監測。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徵變化進行密切監測,尤其是24h心電監護。③併發症護理。治療期間,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對休克進行控制,避免出現併發症。

1.2.2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循證護理,醫護人員聯合起來,在患者具體病症及個人身體、經濟條件基礎上,設計一個優化的護理方案,並在護理中詳細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和相應的症狀,同時在觀察中認真總結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查詢文獻以及以往成功的護理經驗,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綜合分析文獻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可靠性。最後結合患者病情、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臨床經驗進行具體分。在此基礎上,護士應當每天記錄護理內容及效果,建立一個完善的患者檔案,進行歸檔整理,為循證護理提供詳實的資料。具體包括:①病情監測。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後1~2h,是出現心律失常的高發期,尤其是發病後24h內比較常見3。所以,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對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徵變化進行密切監測,進一步加強護理和巡視,尤其是關注患者的血壓、脈搏以及心跳等變化。患者入院後立即給予持續性心電監護,由專人進行護理,保證監護儀波形清晰,每30分鐘記錄1次心率、意識、血壓等。如果患者為複雜的心律失常,可以凍結心電波形,對典型波形進行分析,以確認患者病情。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異常心電圖的特點,準備好搶救所需藥品及器械,監護電極貼放位置要避開電覆律部位,注意觀察監護導聯有無脫落旦發現心律失常的先兆症狀時,護理人員應該立刻上報醫生,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儘量降低出現併發症的機率。②心理干預措施。心肌梗死後患者的'意識是清醒的,由於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等特點,患者因為擔心自身病情,往往容易產生極度緊張、煩躁不安、焦慮以及恐懼等負面心理,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對此,循證護理應當強化其心理護理的力度。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耐心給患者講解治療方法、目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應當從如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學會與患者有效溝通,在此基礎上,與患者建立信任關係,及時瞭解患者心理所需,提前做好準備。二是視線轉移法,當患者心理不適時,護士可以採取戶外活動、看視訊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轉移患者對自己情緒的關注,進而可以降低焦慮、抑鬱的情緒。三是邀請成功治療的患者與病房病人交流,這樣可以從患者的角度上,安撫患者的心理情緒,同時可以交流預防疾病的經驗知識等。③病房護理。要定時對病房進行打掃,開啟房間內的窗戶,使病房內的空氣保持流通,同時控制好病房內的溫度和溼度,調節好病房內的光線。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每天的探病人數和探病時間進行控制,使病房內儘量保持安靜,避免聲、光、電、情緒波動等各種刺激,儘量給患者營造一個乾淨、安靜、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休息。④控制飲食。因患者心功能下降且長期的絕對臥床休息,會導致胃腸蠕動減慢,患者極易出現便祕。在循證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進行飲食健康指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合理搭配。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飲食要求低鹽、低膽固醇、易消化、產氣少、合適量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半流質飲食。患者應該做到少食多餐,避免過飽,加重心臟負荷,嚴禁食用煙、酒、辛辣的、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出現便祕的患者可以適當的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單純的對腸壁進行潤滑,如甘油或者液狀石蠟等;如便祕嚴重可在帶好手套的情況下用手摳出糞便,甚至可以採用在心電監護下舌下含服異山梨酯10rag的方法。⑤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法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原因、危害、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措施等,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和了解。認真做好出院指導是防止病情復發的重要因素,應鼓勵冠心病病人改變生活方式:戒菸、低脂飲食、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證足夠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緊張。旨再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提高生存質量,使患者重返工作崗位。出院後應逐漸增加活動量,注意勞逸結合,並且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治療期間,不能擅自更改藥物用量和種類,樹立患者‘‘寧少一頓飯,不忘一次藥”觀念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從而確保治療效果。1個月複診,有病情變化隨診。

1.3觀察指標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心功能分級、平均住院、臥床時間、以及住院費用進行觀察,同時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並認真做好記錄。

1.4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資料採用SPSS17.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資料資料對比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採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功能分級和心率失常發生率對比觀察組的心功能分級和心率失常發生率明顯優於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患者臥床、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的平均臥床、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明顯低於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35例滿意,14例基本滿意,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而對照組25例滿意,15例基本滿意,10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於該病具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嚴重威脅患者健康,並且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後1h內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約為50%左右H,所以科學、規範的護理措施對降低心率失常的發生率尤為重要。所謂循證護理,主要指的是將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從入院到出院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使併發症發生率降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對醫療費用進行控制,從而確保治療效果的一種綜合護理模式5。由於該護理模式可以顯著降低醫療費用,並且出現心率失常的機率較低,更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6。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心功能分級改善明顯、心率失常發生率低,並且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於對照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循證護理運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律失常患者中,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緊張的護患關係。在指導工作的同時,還為護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大大降低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減輕醫院處理醫患糾紛的成本支出負擔,非常值得臨床各醫院推廣應用。

第2篇:心率失常病症中的護理措施

通常來講SCA病症是現今臨床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病症,該種病症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一旦患者出現該種SCA病症就需要給於其較為有效及時的相關搶救措施以及護理措施。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到2015年3月之間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照組,同時選取2015年4月到2015年7月之間患有SCA病症的45例患者作為研究觀察組。在對照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8例女性患者以及27例男性患者,該組所有患者年齡主要是集中在了33歲到46歲之間。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傳導狀況患者為40例,其他5例患者則存在室上速傳導阻滯狀況莊觀察組45例SCA病症患者中有26例女性患者以及29例男性患者,該組所有患者年齡主要是集中在了35歲到45歲之間。其中存在阻塞性房室傳導狀況患者為38例,其他7例患者則存在室上速傳導阻滯狀況。兩組患者在實際患病年齡等方面具有較小差距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搶救護理資料的全面分析,對SCA病症的護理流程以及相應的質量標準等進行重新研究,制定科學規範有效的搶救護理制度並將其實際應用在觀察組中。實際搶救護理操作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2.1相關醫護人員對患者給於靜脈相關藥物的實際注射或者是對患者進行電覆律操作。

1.2.2相關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進行時時心電監測以及觀察,進而保障患者身體良好迴圈。

1.2.3醫護人員對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相關分泌物給於及時有效的清理進而保障患者呼吸的實際順暢性。

1.2.4給予患者進行靜脈通道的實際建立。

1.2.5醫護人員給於患者心理方面的良好指導,尊重理解患者並且與患者建立較好的病症溝通關係,此外最大化的滿足患者的實際治療需求。

1.2.6對患者急性相應管道標識的實際建立同時保證其良好的固定性,對患者管道的實際通暢狀況給予嚴格的觀察。

1.2.7醫護人員對患者給予基礎護理如會陰以及面板和體位、口腔方面的有效實施,最大化的保障患者治療的舒適性同時對相關併發症給予有效避免。

1.3效果評價

本研究涉及到的效果評價主要是集中在兩方面,其一是患者的生命體徵實際恢復狀況,其二是患者搶救實際成功狀況和治療後實際生活質量。

1.4統計

利用計算機SPSS12.0對兩組SCA病症患者實際搶救實際成功狀況和治療後實際生活質量等資料進行有效嚴格統計分析。

2結果

2.1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生命體徵的恢復狀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從心率恢復以及自主呼吸和相應的自主迴圈方面對比來看,觀察組效果更為明顯。

2.2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狀況以及治療後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例數為44例,能夠進行正常性的肢體活動為32例患者,能夠進行正常意識活動患者則為38例。對照組患者搶救成功實際例數為32例,能夠進行正常性的肢體活動為13例患者,能夠進行正常意識活動患者則為12例[8一1'兩組患者統計資料對比差異較大。

3討論

綜上分析可知相較於對照組來講觀察組的SCA病症患者正常心率的實際恢復時間和搶救成功實際例數以及治療後實際生活質量等狀況較好。兩組患者相關統計資料具有較為明顯的差距對比。對於患有SCA病症的患者來講及時對以往搶救護理措施進行研究分析同時加強後續搶救護理方式能夠較好的提高搶救實際成功率時也能最大化的提高患者治療之後的康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