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睡眠管理的循證護理研究

才智咖 人氣:2.75W

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及睡眠問題普遍被家庭、社會廣泛關注,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睡眠障礙雖不構成生命威脅,但它不僅降低老年患者戰勝疾病及生活的信心,而且是其他潛在情緒或軀體疾病的早期症狀之一,由此可見睡眠的質量對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康復至關重要。

老年患者睡眠管理的循證護理研究

1病例

本中心老年患者大多數因患阿爾茲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入住社群中心的護理院。許多患者沉默寡言,經常坐在室內玩弄手帕或躺在床上睡覺,其語言能力明顯下降。近幾年病情加重,出現尿失禁,開始使用尿布。值班護士夜間常規查房兩次,期間檢查這些患者的尿布是否需要更換。近幾月來,護士發現大多數患者白天精神不振,眼睛低垂,夜間很難入睡,且經常醒著。

2提出護理問題

①如何對社群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況做精確評估?②護士應採取哪些促進睡眠的干預措施?③可運用哪些睡眠管理措施促進社群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

3證據

檢索計算機檢索Cochrane圖書館以及CNKI原始檔案資料庫。檢索的範圍包括護理睡眠障礙的老年患者系統評價(SR)、隨機對照效應(RCT)。檢索的內容為老年患者提供一項以規律鍛鍊、改善睡眠環境和調整夜間護理活動為干預措施。

3.1檢索的結果閱讀全文後選出SR2篇,RCT3篇。

4相關證據

睡眠障礙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礙的患有率為40%,而住院老年人的比例更高。

5檢索結果

5.1如何對社群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況做精確評估?

5.1.1多導睡眠圖多導睡眠圖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評估睡眠的最有效方法。它可以同步描記被檢查者的腦電圖、眼球運動、肢體運動、心電圖等多項引數,瞭解被檢查者的睡眠時間、睡眠結構和睡眠程序。儘管多導睡眠圖是評估睡眠的金標準,但其並不適用於老年人,尤其痴呆者。因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腦電波變慢,這將干擾睡眠質量的分析。

5.1.2肢體活動電圖肢體活動電圖是一種通過測定睡眠期的肢體運動情況,評估患者睡眠一覺醒週期的檢查方法。檢查時,檢查者將儀器佩戴於被檢查者的左手腕(若為左撇子,則佩戴於右手腕),開啟儀器後,儀器將每隔1~5s自動描記1次肢體活動。有研究顯示,肢體活動電圖與腦電圖的一致性達89%~95%.有些肢體活動電圖儀還可同步測定環境中的噪音和燈光強度。肢體活動電圖評估睡眠的優點在於不受老年人本身腦電波改變的影響,且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檢測。但在檢測過程中,護士需要經常核實被檢查者是否佩戴著儀器,尤其對於認知障礙的老年人。

5.1.3行為觀察專家認為每1~2h觀察1次的觀察頻度難以保證評估的準確性。有研究顯示,行為觀察應每隔2~30min進行1次。行為觀察也可使用一些現有的評估工具,如睡眠形態評估工具(TheSleepPatternsAssessmentTool,SPAT)。該工具要求醫護人員每小時觀察1次受試者的睡眠情況並予以記錄。 Alessi等提出通過評估受試者的白天瞌睡水平,評價其夜間的睡眠情況。儘管該方法具有較好的效度,但其非針對社群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評估所設計。

5.1.4自評工具常用的自評工具有:主觀睡眠評價工具(SubjectiveEvaluationofSleepTool,SEST)和Pittsburgh睡眠質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SEST內容包括睡眠質量、夜間醒轉次數、睡眠紊亂原因、白天的警覺性和午睡情況等9個問題,常與SPAT同時使用。PSQI內容涉及入睡時間、睡眠時段、睡眠效率、睡眠紊亂、鎮靜劑的使用和白天的狀態。該兩表均未進行效度檢測。自我評價法具有方便、經濟等特點,但因其較主觀,易發生資訊偏移,尤其對於認知障礙者的評估。

5.2護士應採取哪些促進睡眠的干預措施?

5.2.1減少噪音和燈光?住院環境中的光線、噪音是影響老年人睡眠的主要因素。有調查發現:社群中心病室內的夜間噪音常超過60分貝,尤其在19:00~24:00時間段。噪音的主要來源為儀器、門的開關、工作人員的談話以及患者發出的各種聲音,噪音刺激導致老年人醒轉的比率為43%.病室內的較強光主要來源於護士查房或醫護操作時的照明。若同時存在噪音和較強光,老年人的醒轉率可高達 75%.有研究顯示:減少夜間燈光和噪音刺激可有效地促進老年人的睡眠。減少夜間燈光刺激的措施有:①護士夜間查房使用手電筒照明;②建議患者夜問活動時使用手電筒或牆角燈,儘量避免使用頂燈。減少夜間噪音的措施包括:①關上病室房門;②降低報警器和電話的音量;③降低電視機的音量,建議患者使用耳機;④ 要求醫護人員降低腳步聲;⑤建議患者降低夜間活動的聲音。

5.2.2夜間護理個體化社群中心的老年患者常因夜間常規護理的頻繁干擾,導致睡眠時醒轉次數增加,醒轉時間延長,生物鐘節奏紊亂而發生睡眠障礙。

Schnelle等對尿失禁的老年人調查發現:尿失禁本身並不影響睡眠的質量和時間,老年人夜間85%的醒轉為護理工作干擾所致,其中87%醒轉後的再次入睡時間超過2s.在進一步研究中,Schnelle證實了夜間個體化護理對促進尿失禁老年人睡眠的有效性。其個體化護理的方法為:首先對患者的壓瘡危險度和睡眠情況加以評估,然後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的夜間護理干預頻度和干預時間。在實施過程中,還應不斷地再次評估,並主動與患者交流,以及時調整護理方案,確保其睡眠質量。

5.2.3運動加強鍛鍊可有效促進社群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Alessi對65例護理院老年人進行的一項RCT研究發現:運動對改善睡眠無顯著作用。

該研究採用肢體活動圖評估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和時間。其鍛鍊方案為:每2小時1次的功能鍛鍊如坐一起運動,1天最多4次,每週5天;或每天不超過30min的RWW鍛鍊(RowWalkWhee1),每週3天。干預時間為9周。鍛鍊強度的不足可能是導致該研究得出鍛鍊無助於睡眠這一研究結論的關鍵所在。另一項研究則發現鍛鍊可有效改善護理院痴呆老人的睡眠。其鍛鍊方案為每天下午行走加上身運動 40min,干預4周。但該研究樣本量少,且以行為觀察作為睡眠質量的評估方法,效度較低。

5.2.4調整日常活動老年人的睡眠與白天的日常活動密切相關,白天打盹可能會影響其夜間的睡眠質量。因此,增加娛樂活動,提高老年人白天的覺醒程度,減少打盹時間,有助於改善夜間睡眠。一項自身前後對照研究顯示:增加護理院老年人的白天娛樂活動可明顯減少老年人白天打盹,延長夜間的睡眠時間。而娛樂活動的型別應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及其身體功能狀態的選擇,該研究中所涉及的娛樂活動包括音樂、棋類、手工藝和球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