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護理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6W

1資料與方法

舒適護理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

1.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8.36±5.29)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併症:高血壓26例,心臟病29例,周圍神經病變24例,腦血管疾病11例,根據平行對照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糖尿病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①環境舒適,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病房,保持病房內衛生溫馨,可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窗明几亮,為患者提供溫馨環境;醫護人員要注重著裝的整潔與安靜,嚴禁濃妝豔抹,要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後,對其社會背景、住院次數、文化程度等進行觀察,通過圖文並茂、色彩鮮豔的宣傳頁等告知患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健康教育方案,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使其瞭解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糖尿病病程較長,同時用藥較為複雜,而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併發症等,因此常出現煩躁、焦慮等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醫護人員要保證充分的耐心,對患者情緒進行有效調節,放鬆患者情緒,減輕其心理焦慮狀況,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疾病的治療中。

③在飲食護理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交流,瞭解其飲食習慣及愛好,在保證治療的基礎上儘量與其飲食習慣一直,少食多餐,飲食以低鹽、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為主。

④通過運動能夠對患者的血糖進行調節,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齡較大,因此在運動時,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體力、年齡、併發症發生情況等制定詳細的運動療法。

1.3療效判定

顯效: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後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狀態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後2h血糖<15.8mmol/L;無效:治療後患者空腹狀態下血糖及餐後2h血糖水平無明顯下降。

1.4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18.0統計學軟體處理,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組間對比採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治療顯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無效4例(8.9%),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參考組治療顯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無效11例(24.5%),治療總有效率為75.5%。資料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對護理總滿意度明顯大於參考組

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觀察組護理期間出現1例糖尿病足

併發症發生率為2.2%,參考組護理期間出現4例糖尿病足、3例視線模糊,併發症發生率為15.6%,資料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病症,是由免疫功能混亂、遺傳原因等多因素引起的胰島功能抵抗、胰島功能減退及免疫功能減退等多因素引導致的蛋白質、糖代謝紊亂綜合徵。隨著病情發展,後期患者可出現尿毒症、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面板病等嚴重併發症,患者生活舒適度明顯下降;同時糖尿病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會等方面達到最愉快的狀態,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實現疾病的更好康復。舒適護理在護理中更加強調人性化、整體化、有效性及創造性,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心理、生理及社會上等多方面的愉快程度。舒適護理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較高,除熟練日常護理方法、流程等,醫護人員要轉變觀念,愛護患者,真誠對待患者,從心理、生理等提高患者住院期間舒適度。本次研究中,醫護人員從環境舒適、心理舒適干預及健康教育等實現患者心理舒適,爭取患者的信任,患者能夠通過健康教育對疾病全面認識,從而更好進行自身護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而通過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輔助治療,患者血糖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治療效果,抑制疾病進展引起嚴重併發症,促進患者康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採用舒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患者護理有效率、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於參考組(P<0.05),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由此可知,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復中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抑制病情進展,改善護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