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對策思考

才智咖 人氣:2.78W

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關係到整個企業的順利發展,但是由於財務目標的定位模糊產生的風險卻成為了掣肘企業順利發展的阻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相關MBA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對策思考

摘要:隨著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逐漸升級,企業內部整體的財務制度也應趨於現代化,在整個的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對基本的財務專案進行稽核,也要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相應風險進行評估和控制。本文對於基本的管理風險以及控制對策進行了集中的分析和闡釋,旨在幫助企業財務人員進一步優化工作模式,更好地進行企業會計管理。

關鍵詞:會計管理;風險;控制;對策

我國企業內部的財務制度正在不斷的優化和改變,不僅整體的管理模式有了改變,整體的管理現狀也有了新的突破。財務管理的主體地位也越發明顯,這就需要相關財務人員強化基本的工作職能,促進財務工作順利發展,針對比較低質的實施程式進行集中的策略優化。

一、會計管理的基本內涵

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最基本的就在於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不僅是對整體經營專案的評估和測算,也是對風險專案的制度促進。企業執行中產生的必要的運營關係都在財務管理的範圍內,相應的財務活動就是要實體化地解決專案中的基本問題,對於各種企業運營產生的預測專案要進行優化的審計。另外企業的會計管理也是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發展以及應用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資料收集,財務人員在企業內執行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企業成本以及虧損數額在相應的規定範圍內,從而促進領導層對企業財務水平進行基本的決策以及控制。通過財務管理手段進行基本專案的協調以及核算,並對整體的發展建立良性的分析和評價報告,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相應管理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執行基礎財務管理,能有效提升相關人員對企業執行的預測和評估[1]。

二、企業會計管理的風險專案

對於企業的實體運營來說,基本的企業會計管理系統是一個動態化的管理模式,除了會為企業帶來最基本的資料管控外,還會產生一些相應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主要包括可控風險以及不可控風險,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財務人員要對可控因素進行及時的分析並且進行有效的預估和規避,而對於不可控風險也要進行情況的科學化對比,保證形成基本的應急預案,從而助力企業真正得到優化的發展。對於可控風險,主要產生的因素包括定位以及管理的混亂、基本金融市場的分析不足以及整體財務稽核和管理水平落後等。

(一)財務管理中的管理目標定位模糊

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關係到整個企業的順利發展,但是由於財務目標的定位模糊產生的風險卻成為了掣肘企業順利發展的阻力。相應的財務管理人員要清晰地意識到,對於企業財務管理來說,基本的目標就在於對所有相關財務活動進行及時的監控,保證財務管理對於企業發展的本質促進作用。只有樹立基本的管理目標,才能進行基本的管理體制制定,並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基本的資料收集,形成針對性強以及目標明確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多數企業的執行過程中,還存在目標模糊的現象,財務管理政策和目標呈現出的是一種無序的狀態。企業的經營反而受到市場經濟的制約,形成的是盲目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另外,多數企業對知識能力的忽視也導致基本管理目標的不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目標要進一步貼合市場,才能建立目標明確主動經營的管理結構[2]。

(二)財務管理中的管理制度疏鬆

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還會存在以下的問題,財務管理機構會制定相應的企業經營制度,但是制度的基本使用和監管卻不能得到有效的踐行,許多財務管理制度只是一紙空文。這對於企業的財務管理來說是最大的詬病,企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沒有良好的應對措施也導致企業的負債以及交易的不良發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由於制度的管理不善會導致投資專案的盲目選擇以及盲目生產,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基本財務負擔,導致企業內部對於資金管理的混亂,使企業陷入資金鍊脫節的經濟危機中。管理模式的缺失會導致企業陷入經營管理的惡性迴圈,越是經營不善管理模式越落後,導致企業基本的投資專案得不到有效的回覆,就產生了企業財務管理情況的整體廢置[3]。

(三)財務管理中的管理資料滯後

在管理中對於基礎資料的收集需要相應的專業人員進行結構的優化,由於人為因素導致的管理資料整合滯後會嚴重製約企業的發展。對於企業的經營者來說,若是生產和經營專案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則會對下一步的發展造成影響。另外還有一部分企業在運營結構中出現非理性資金使用和支出機制劃分混亂的現象,這便使企業的基本運營費用和基礎的非經營性支出出現了專案上的漏洞。資料的收集能助力相關人員進行公司基本情況的有效反饋,能實現對於企業的無形監控,但是如果資料收集不能及時有效,甚至出現不實資料和報表的生成,就會導致整體企業的運營發展產生滯後。

三、企業會計管理風險控制策略

企業內部的相關財務人員只有集中升級相應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動企業的順利發展。而要保證策略的提升就要對基礎專案進行優化升級,其中包括基本的管理目標、會計控制以及基本管理模式規範化。首先是對於管理目標要進行優質的提升,對於財務管理來說,基本的財務人員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質,保證財務管理行為的準確性以及對財務情況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只有建立優化的管理目標才能保證企業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步。另外,企業要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目標的確立,形成明確的目標設定,從而鼓勵管理人員對基本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基本的優化控制。並且,資訊化時代對於管理模式的革新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財務人員要集中提升自身對於資源的整合能力,並結合良性的管理模式進行企業內部的管理目標優化。財務人員要認知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利益追尋是目標,但卻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追求,財務人員要助力企業建立健全長期的發展目標。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財務人員要對基本合約風險進行管控,提升企業整體的專業性,從而保證企業的管理風險得到最大化的化解[4]。其次是相關人員要強化對於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的監管,企業的發展最根本的依據就是人才的`發展和素質升級。在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道路上,企業管理人員要利用好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保證對企業內部的基本人員進行優化的集中管理。企業管理人員要完善公司法人和基本人力系統的管理,在人才管理過程中,優化對於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定期進行集中的專業培訓,建立一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和管理計劃。若是想在會計管理過程中減少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就要對人為錯誤進行及時的規避。管理人員可以對財務會計進行集中的考核,也可以輔助相應的測評和績效模式,促進財務人員提高自身優化意識[5]。另外,在管理制度操作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從全域性出發,保證對於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充分挖掘,提升整體人員的金融專業素質。並且,企業管理人員要對財務人員進行集中的管理,保證專業能力得到良性的發揮,從而保證企業的財務風險能降到最低。最後是對會計的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要進行標準化和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建立,在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者以及相應的財務人員要對企業自身的資產結構進行分析,整合相應的資料建立有效的財務指標,保證整體管理模式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在對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借鑑優秀的國內外管理經驗,然後整合為適宜自己企業發展的模式,保證管理結構的及時有效。另外,在模式建立健全過程中要對經濟模式進行良性的內化,充分警惕由於金融風險帶來的企業管理不良。企業管理人員在制定基本決策的過程中,要融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量市場、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的自身結構,建立合理化的評價模式,從而助力企業的財務管理逐漸趨於零風險[6]。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推進,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企業就要力保自身的優化發展。企業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對基本的可控性財務管理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也要對不可控財務管理風險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對比,強化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從根本上保證企業可持續的發展。總而言之,企業提升整體的風險管控能力不僅能促進自身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能有效推動中國經濟整體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冬珍.淺析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與對策[J].中國經貿,2014,19(11):221-221.

[2]孫文春.淺析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與對策[J].財經界,2014,35(23):224-224.

[3]陸細青.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4(08):150.

[4]郭飛.淺談企業會計管理面臨的風險與防範建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9(10):95-96.

[5]陳筠.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5,13(05):66-66,71.

[6]王祥業.淺析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與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8(27):255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