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美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比較

才智咖 人氣:4.36K

隨著現代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圖書館為使用者服務的模式正面臨著深刻的變化,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中美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比較探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中美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比較

摘要:以所選的10所中關大學圖書館為例項,詳細調查研究了其為網路使用者服務的具體服務專案及其服務形式,通過和美國大學圖書館在某些方面的比較,找出中國大學圖書館所存在的差距。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

1、引言

隨著Intemet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網路作為獲取資訊的渠道,圖書館作為科學資訊的集散地,正努力藉助新興的資訊科技來完善其獲取方式,使用者也一改往日親自到館查詢所需資源及利用圖書館服務的習慣,通過網路來取圖書館的資訊從而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本文探討新的資訊環境下,圖書館新的服務形式問題,研究圖書館為網路使用者的服務。這裡的網路使用者指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物件,也就是通過網路獲取圖書館的資源、利用圖書館服務的讀者、使用者等,指的是網路使用者狹義的概念。

2、中美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專案調查

2.1中國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調查

本文選擇了有代表性的5所知名大學圖書館作為研究物件。所調查的服務專案見表1。

筆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其服務特點進行了分析:

(1)服務手段多樣化。大學圖書館在為網路使用者服務時,也採取了多種手段,如電話、傳真、郵件、電子郵件等,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2)使用者型別層次化。這裡是指清華大學圖書館,將網路使用者分類,如分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新生、校外使用者,針對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服務方式。網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份選擇合適的服務,避免了盲目和無謂的搜尋。如對教師的特別幫助中,提供有投稿指南、學科館員、科技查新、代檢代查、館際互借、薦購圖書、在校外訪問本館的電子資源等具體的服務。這種做法在考慮到不同使用者各自的需求的基礎上,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網路使用者對圖書館的使用。

(3)目前,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物件主要是面向校內的教職工及學生,導致其為網路使用者所提供的資訊資源是以教學和科研為主的學術性資源。

(4)大學圖書館服務範圍沒有公共圖書館那麼廣泛,在服務的設定上,也是儘量圍繞本校師生的教學、科研需要而設定,如教參資訊服務、網路課程、查收查引等。

2.2美國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調查

由於前面中國的大學圖書館都是選自中國聞名遐邇的'高等學府,為了便於橫向比較,筆者也選取了美國的知名高校。所列出的服務專案見表2。

各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特點如下:

(1)面向校外的使用者服務。為了讓更多的使用者可以利用本館的資源,尤其是學術性資源,有的館開展了一些為校外使用者的服務,如遠端獲取服務、館際互借。

(2)開展的合作化服務效果不一。如有的館實行了聯合參考諮詢。再如,館際互借作為一項收費服務,與各館合作的成員館也不一,如耶魯大學圖書館的互借成員館,只有6個分館和6所其它的高校圖書館。

(3)一些其它的特色服務。最引人注目的服務要數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耶魯大學圖書館的引文連結服務即FINDIT或SFX,通過引文連結器可以讓網路使用者從文章的引文或摘要連結到原文。

哈佛大學圖書館還向使用者提供電子討論目錄,網路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訂閱。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可根據網路使用者的申請分配學習場所.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通知網路使用者。還設有一個專門的網頁提供海外留學專欄服務,網路使用者可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學校、各學校的課程設定和導師的個人情況介紹。還對學生提供有多種資源庫,如求職幫助,住宿服務,護照,留學科研申請等,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查詢留學資訊的好去處。

(4)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幫助。為了讓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平等地利用圖書館的館藏、服務和網路資源等,3所圖書館有此服務,明確了服務的範圍,並有參考幫助。

(5)開展了互動式服務。即指各圖書館的線上諮詢服務和熱點話題討論服務。波士頓大學圖書館有線上諮詢服務,但此服務只面向校內的使用者。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開展熱點話題討論服務,使用者可線上發表自己對某問題的看法。

(6)將服務專案層次化。在調查中,發現各館在設定服務專案時,各自不同,表現為將服務專案層次化。如哈佛大學圖書館按圖書館的各部門來提供服務,由於這種服務設定不是很直觀,筆者認為,不便於網路使用者的使用。波士頓大學圖書館按各分館提供的服務來劃分,斯坦福大學圖書館按使用者的種類來提供服務,如為老師、為殘疾人、為來訪者提供服務等。

 3、中美大學圖書館網路使用者服務比較及分析

3.1服務專案的設定比較

中美大學圖書館在服務專案的設定上相差不是很大。其中,檢索、諮詢、新聞通告、線上預約續借、文獻提供、網路導航是這10所圖書館所共有的服務。美國大學圖書館優勢的服務在於:教師傳輸課件服務、遠端獲取服務、為殘疾人服務,另有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新服務——引文連結服務。

中國大學圖書館的優勢服務有,科技查新、教參資訊服務和查收查引服務。這些服務都深化和拓寬了圖書館為網路使用者的服務範圍和服務形式。今後,中國大學圖書館也應酌情考慮為網路使用者提供中國沒有而美國已經很完善的服務,來吸引更多的使用者群體。

3.2服務理念的比較

(1)使用者介面或介面的比較。服務連結層次的比較分析。美國大學圖書館在連結層次上比中國大學圖書館要多。中國大學圖書館在連結時,大多數能連結到兩層或三層,極個別的可以連結到四、五層。於使用者許可權的限制不能連結外,而美國大學圖書館除了由基本上都能為網路使用者連結到所需的網站或網址,連結層都超過了5層,網路使用者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資訊資源,真正實現了可以在網上自由衝浪。

(2)服務觀念、服務意識的比較。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美國大學圖書館為使用者服務的觀念或意識比較強,在每項服務中,都可以連結到其他服務,而且每項服務都有相應的FAQ或諮詢,幫助使用者使用。筆者總體感覺是美國大學圖書館有這樣的服務特點:以方便使用者的利用為主,能處處為使用者的需求設想;重服務,輕技術,技術始終服從於服務;重使用,輕館藏,收藏服務於使用。

相比較而言,中國大學圖書館為使用者服務的觀念較弱。每個館的服務設定都不同,而且每個頁面只提供本服務,大都不能連結到其它服務。而且有的雖也列出了相應的服務專案,但卻是空頁。各館目前只是在建設本館的館藏,努力拓寬本館的館藏量,對各項服務的具體使用介紹不是很詳細。

3.3服務物件——網路使用者的分類比較

美國的大學圖書館除了面向本校的使用者,還向社會上的其它使用者開放。另外,哈佛大學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和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還有為殘疾使用者的服務中國大學圖書館的服務物件主要是校內的師生,沒有專門的為殘疾人的服務。

3.4電子資源數目的比較

所調查的5所美國大學圖書館有自己豐富的特藏資源,如耶魯大學圖書館的Arts館中收藏有FaberBi~en的多種領域的關於色彩理論的作品和以幻燈片和照片為主的虛擬資源。而且大部分資源已經數字化,可供網路使用者線上檢索瀏覽。

中國大學圖書館的特色資源較少,而且將資源數字化的少,表現為所建立的特色資料庫少。在前面的諮詢調查中,只有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自建資料庫最多,有l1種。這遠遠沒有反映出各館本地的特色收藏。各館今後不只是要建立自己的特色資料庫,而且還要加大本館特藏資源的數字化,以便網路使用者查詢、利用。

結論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圖書館為使用者服務的模式正面臨著深刻的變化,使用者對圖書館資訊服務的期望值及質量要求都比以往大大提高,因此圖書館在網路環境下的資訊服務不能停留在傳統的坐、等、被動服務的水平上,必須探索基於網路環境下的為使用者服務的新路子:即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以資訊科技為橋樑,以資訊人員為主導,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主動性的資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