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進軍網際網路

才智咖 人氣:1.5W
電視進軍網際網路

一、前言

電視進軍網際網路

1998年5月,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上正式提出了網際網路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網際網路以它驚人的發展速度,對傳統三大傳媒報刊、廣播、電視構成了極大威脅。1998年初,美合眾國際社CEO傑姆·亞當斯在一系列會議上斷言,網際網路將在五年內吞沒傳統媒體。這些變化引起業內人士高度重視。

作為電視人而言,現在重要的似乎不在於揣摩自己的前途,重要的應該是改造自我、創造自己的前途,結合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去佔領網際網路,讓網際網路為電視服務,成為電視的擴充套件和延伸,通過與網際網路的結合,不斷擴大自己在所有新傳播領域中的影響。

二、 正視網際網路對電視的衝擊

俗話說"知此知彼"。電視要想保持在傳媒中的地位,必須要對網際網路和自身的特性有個正確認識。然後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展。

1、網際網路傳播資訊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

電視傳播的本質是視聽訊號與時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電視節目在時間流程中播出,並與固定的時間相對應。如果失去了這一關係,那麼作為電視節目基本支援的欄目將不復存在,以時間為標誌的電視的運作機制也將消失。當你收看一個電視節目時,總有許許多多的人同時也在收看這個節目,這種"一點"電視臺對"多點"觀眾的方式和特點,決定了資訊的傳送者對資訊的接受者具有毋庸置疑的操縱力量,傳媒能決定觀眾接受什麼資訊和什麼時間接受。觀眾與電視亦體現出同步性,即接收資訊的時間和消費資訊的時間是同步的。即電視節目是"時不待我"的,錯過了節目的播出時間觀眾就看不到這個節目,在此,消費者是被動的。而網際網路在資訊傳輸模式上恰好與廣播電視相反,體現出非同步性,即通常以儲存資訊的方式來接收資訊,然後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來消費、利用這些資訊,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主動索取資訊,消費者也就由被動轉為主動。

在覆蓋範圍上,由於技術的原因,電視的傳播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電視臺只能在某個很小的地域內才能被觀眾收到,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地方臺。即使上星電視臺,也只能覆蓋全國。而網際網路是全球性傳播,從計算機那小小的監視器螢幕能隨時獲得全球各個角落的資訊。

2、網際網路的傳播具有形態多樣、自由和互動的特性

網際網路的傳播形態多樣,它可以圖文並茂,也可以加入聲音,還可以進行網上直播。網際網路的傳播很自由,在網際網路上,任何人都可以宣稱自己是記者,創作自己的新聞作品,隨後敲一敲鍵盤便將其發往全世界。網際網路最具代表性的.特性就是互動性,如電子郵件、聊天室、電子論壇等多種形式,這些加強了與觀眾的雙向交流溝通。

網際網路發展雖然迅猛、勢頭很強,但傑姆·亞當斯斷言網際網路將在五年內吞沒傳統媒體,在中國,一個擁有12億人口卻僅有210萬網民的國家要理解傳統媒體五年內被擊敗是相當困難的,更何況,這210萬網民的分佈極不均衡。限制網際網路在我國發展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價格昂貴普及程度低。

在我國,一臺普通的家用電腦的價格也在5000元以上,而一臺彩色電視機的價格檔次低的1000元左右,檔次好一點的在3000元左右。電視可以說已經在中國普及了。而電腦還遠遠沒有普及。

2、 網路傳輸受頻寬制約

有限的頻寬使聲音及影像傳輸仍有秒差、停格、斷訊等接收不良的效果,視訊訊號解析度也遠達不到電視播出水平等。另一方面,令人沮喪的響應速度,也降低了網路服務的深度與豐富性,而低畫素的顯示器使讀者的閱讀速度比正常速度要慢25%。

3、上網價格仍然偏貴

國家電信部門雖然把上網價格一降再降,但是就目前的上網價格仍然很貴。要超出收看電視的所付的費用好幾倍。 4、網上資訊的真實性較低 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釋出任何資訊。這種高度的"自由",讓人對網上資訊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而有時人們的這種懷疑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