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老子》哲學思想與設計

才智咖 人氣:2.18W

老子從對水的認識理解發揮到人生觀,宇宙觀的境界,怎樣淺談《老子》哲學思想與設計?

談《老子》哲學思想與設計

我曾在我《道法自然》的設計格言中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切是由生命開始的,最自然的是最美的,不要刻意,經典是不經意問的流露。不要放棄思考,在痛並快樂的思想中成長。”道家講究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反而推之,萬物都是自然,所有自然界一切事物卻由道所演化的規律,所以我們也是自然界裡的一份子。

前些日子讀稻盛和夫《活法》一書亦對此有感受,他所說的宇宙意志,使萬物王道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同此理。由此可判斷,一切向好的方向去發展的就是自然。順應自然也就是設計的正確方向,反之便逆其道而行之。雖然可能有一時的暢快,但是長遠看來並無益處。所以,我更喜歡自然的設計,適當的奢華也是可以的,但要適度。奢華再刻意一些就是奢侈,奢侈再刻意一些就是奢靡,奢靡,再去發展就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中外歷史上也有大量的例子,如中國殷商時期末,商紂王奢靡無度,貪圖享樂無度,曾經“酒池肉林”——就是把花園內開了一條水渠,裡面放上美酒,以便隨時暢飲,把肉乾掛在樹上,以便隨時享受美餐,荒淫無度,最後導致亡國。法國路易十四前期,義大利“巴洛克”傳入法國宮廷,經刻意發展有形成了“洛可可”的宮廷奢侈風格。經過路易十四、十五、兩代的極力推崇,奢靡之風日益凝重,到路易十六前期已到極致。路易十六上臺不久便政權不穩,他雖然也做了很多政變,推翻了洛可可荒淫、奢侈的藝術風格,迴歸建築的古典等做了一些改革,但也沒能剷除前兩代帝王埋下的奢靡的種子,被法國人民推上了斷頭臺。一代王朝就這樣結束了。這也是很吻合自然規律的。

有時我也在想,當時在設計這些類似凡爾賽宮的設計者們是否也是把這個王朝推向滅亡的加速機器?奢靡本來就不是什麼好的習慣,我們作為設計師是有義務讓業主得到高品質、高品位、高雅的生活,並不是追求荒淫和銅臭的機器,所以我認為設計也可以自然,自然之至、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老子》第二章曾言,“天下皆知美知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知,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句話大概意思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東西,不美的東西也就因此顯現出來了,人人都明白善的東西是善的,這也露出了不善的一面,因此,有與無相互依存,艱難與容易相生。長與短相互顯現、高與下相互包融,音與聲相互諧和,前與後相互隨從。如此,聖人依照“無為”的原則辦事,實行“不言”的教化,讓萬物自然興起不去創始,讓它們生長而不佔為己有,有所作為而不能自恃已能,功業成就而不居功自滿,正由不居功,因此功績也就不會消去。

我覺得此篇就像給我的設計做的指引方向,就是一種哲學的辯證法,也是指導人生的啟示錄。我們所從事的設計工作,本身就是創造美好的工作,但對美的追求每個人都有不同,《老子》恰恰告訴我們去怎樣分辨美與醜,善與惡的靈活運用,這種靈活的審美又可變化成豐富的觸動和感悟。古時曾有一楚王好細腰,就是喜歡腰細的女人,而宮中人為迎合楚王的審美,就有很多王妃不吃飯而餓死。

當今“減肥”已是大潮流,我們的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大量的關於減肥的廣告層出不窮,但“肥”就真的那麼可惡麼?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說過:“短長肥瘦各有度,玉環飛燕誰敢憎”,楊玉環在丰韻肥澤中光彩照人,趙飛燕在輕盈中顯魅力,她二人都是在自然中展現自我的`風采,又有誰能說孰美孰醜?今天,更有人因為“減肥”,“瘦身”成癖,引發各種疾病,這就是追求美過分就變成醜的結果。

愛美也要適度,過分也會產生負效應。南懷瑾先生曾在他的著作《老子他說》中就有舉例,明代大畫家倪雲林非常愛美,非常愛清潔,用現在話說就是對美有潔癖,他所用的文房四寶,每天要有兩位專人理管,隨時擦拭,庭院裡的梧桐樹,每天早晚都要派人挑水擦洗乾淨,結果,硬生生的把梧桐樹幹淨死了。所以,老子講審美是要靈活的,設計也是要不拘泥的,就好比中式庭院裡用的怪石,怪石是以醜為美的,醜到極處便是美之所在。在老子的辯證法裡就講“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像無形”。我最喜歡的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就提出書法應“拙多於巧”的說法,所以他的書法作品裡就有老子靈活審美的充分體現。

《老子》第八章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按老子所說之意,天下最善,也是最高尚的品德,似水一樣,水善有利於世間萬物,而不去爭奪功名,處在眾人所厭惡的低窪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居住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淵默沉靜,待人善於真誠仁愛,說話講究信用,為政善於清淨自正,處事善於發揮才能,行動善於抓住時機,因為不爭,所以沒有過失。

老子從對水的認識理解發揮到人生觀,宇宙觀的境界,所以我們也不難從他的理解中找到並運用到設計中的理念,有時候我們一直在奔忙於向前進的步伐,無暇停下來想想我們從事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是否想過為什麼做設?要做什麼樣的設計?我從事設計十二個年頭,近兩年越來越能感受到做設計、設計師的工作魅力所在,這是一個時時刻刻創造美的工作,創造美的同時就要自己有美好的心態,健康的心態,不斷地補充和完善自我,只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好美好的設計。用上善若水的心去做設計,去服務於你的客戶,去走你的人生健康之路,就會避免在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迷失方向。

“道長無為而無不為”一句道家名言,見《老子》第三十七章,道看上去無所作為,可實際天下事沒有什麼是它沒有介入的,只有控制自己的慾望,內心修煉到虛無,才能有所作為。老子講有“有與無”的觀點也亦同此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非常強調無的作用,無的境界,就有時好比我們的設計中,能把“無”做好,做到極致,也是真的“有”正因為我們在設計中太注重“有”了,材質繁多,堆砌,為了造型而設計的過多忽視“無”的設計,就放棄了設計目的的本我,使設計的目的性是盲目的。

追求“平衡、平和”也是我設計理念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有時我們做設計時時常的一個背景牆裝飾的怎樣華麗,怎樣讓人眼前一亮而費盡心思,做出來的也許光彩奪目,業主眼前確實也一亮,但真正的你去想一下,我們是為生活而做設計的,業主未來在你設計的環境裡能眼前一亮、兩亮、或者三亮,但是否能亮一年、兩年、三年、以至於十年二十年?實際能做好“無”才能長久的“有”,要做“有”的設計那就要經得起推敲,不要侷限對風格的迷戀,膚淺的運用,尚層提出的“無域”的設計理念不正是對此很好的詮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