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感恩教育與學生習慣的養成

才智咖 人氣:2.05W

《心懷感恩,養成習慣》是筆者所在校確立的德育課題,其核心是養成樂觀的人生態度,堅守做人的基本準則,並使之成為習慣,成為生活的方式。為使本課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取得切實有效的研究成果,學校以班主任工作為主陣地,深化學科德育功能,以各學科德育滲透為主要研究手段,構建和諧校園、文明校園。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筆者認為,應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這樣將對學生一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以此教導學生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下面,將從如下幾方面闡述這一做法。

淺談感恩教育與學生習慣的養成

感恩,應該成為習慣

感恩是一個人的本性,人就得懂得感恩,而且,也應該讓感恩成為習慣。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有值得感恩的人或物。春風送給我輕柔,我想去回報;陽光帶給我暖意,我想去回報;更何況為我們的至愛親人,我們的師長朋友?有時,我們不僅要感恩我們的朋友,甚至要感恩我們的勁敵。沒有他,又怎麼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又怎麼能讓我們致力於進取?我們要感恩傷痛,這讓我們體味到健康的幸福……

讓孩子從國小會感恩,這很重要。筆者現在所教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孩子,從日記中,從平時與家長的交流中,筆者瞭解到,班上的孩子與中國大多數孩子一樣,在家裡基本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更不用說幫家長做點什麼了。有時還無理取鬧,亂花父母的錢,買不該買的東西,對父母的教育不入耳等,在學生的日記中,有家長在感言中就寫道: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對父母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讓孩子學會感恩,家長是重要的引路人。可有的家長是這樣的說的:“你們老師的話孩子願意聽,得老師多加教育。”其實筆者倒是認為,孩子這種感恩的習慣,應該從孩子剛懂事時就抓起。當父母給孩子做了什麼,為什麼不讓他學會說“謝謝”?當有了什麼好吃的,為什麼不讓他先給長輩吃?而且,感恩的習慣,還不應該只落實在口頭上,應該把孩子從小就在家裡當成是重要的一員;這個重要,不是孩子地位至高無上、“小祖宗”的重要,而是讓他懂得,他是家庭一員,有義務從小就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掃地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讓他拿個小撮子來?當媽媽洗衣服時,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在旁邊幫著?當父母勞累了一天,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幫父母捶捶背?當然,孩子小的時候,就連這些簡單的小事他們也做不好,但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有為他們未來和為我們的未來著想的遠見,如果,總把孩子當成孩子,總不捨得讓他們做這做那,那他們就真的永遠是孩子了。不僅長大以後往往不懂感恩,而且容易學會視“拿來主義”為天下之至理,“啃老”之風漸長,更不用談孝敬父母、感恩社會了!所以,筆者經常和家長講這些,爭取他們的大力配合。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感恩、知恩、報恩的美德。在前段時間,筆者班上一直開展“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動,讓學生在家裡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外,還要幫家裡做一項家務,持之以恆。家長也與學校配合,起到督促協調作用。讓學生寫作文,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朋友”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交流。通過這些方式,班裡團結友愛的氣氛濃了,吵架惹事的少了;家長表揚孩子懂事的多了,埋怨孩子不心疼父母的少了。我們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之於我們,更應該把感恩當成一種習慣。

感恩,應該記在心裡

感恩是一種美德,應該讓每個學生在心裡樹立這樣的思想,不僅要對身邊的人心存感恩,更要對身邊的事心存感恩。有了感恩之心,才會在心中存有一份敬畏,這樣才會真正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為了讓孩子們的心靈中從小就有感恩的'種子,筆者所在學校的校本課程就以感恩教材為主。他們讀著一個又一個的感恩故事,看著一個個的感恩視訊,在心裡就會讓自己記住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加上學校會結合各種節日開展感恩活動,所以孩子們的心裡已經有了感恩的種子,能在心裡懂得感恩。

感恩,應該時刻踐行

學校的感恩教育不僅在學生的心靈上種下了感恩的種子,更要求學生在行動上踐行感恩課題。每天早上對父母的問候,對老師的問候,每日三餐的就餐文化,每天上課的認真努力,都是孩子們懂得感恩的最好見證。所以,筆者教育孩子,要堅持每天都這樣做,形成習慣後,就會成為自然;孩子們也都自覺地做好自己的事,讓父母因為有他們而感到驕傲,讓老師因為有他們而感到快樂。可以這樣說,踐行感恩的過程就是學生心靈美容的過程,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這不僅讓筆者感到高興,更讓他們的父母感到欣慰。筆者相信,懂得感恩的孩子是最美的。

結束語

感恩教育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為了讓孩子們的感恩學習取得更大的成效,學校會在校本教研的路上一路行走,一路思考,讓孩子們因為學會感恩而變得更美,也讓我們的教育因為有感恩而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