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段數學中計算題的有效教學

才智咖 人氣:1.21W
淺談低段數學中計算題的有效教學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計算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上來,他們感知和注意力的發展不夠成熟,還存在著很大的無意性,感知是比較籠統的。在計算教學中,不少學生在計算的時候經常出現錯誤。找學生分析原因時,往往把錯誤的理由歸結為“粗心、馬虎”。 在平常的教學中,家長們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孩子粗心怎麼辦?這令家長們大傷腦筋。其實,簡單的外部現象背後有著內在的心理原因,粗心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跟據平時的教學觀察再結合家長的反應,我認真去分析了學生的數學課堂作業本及數學試卷等,把學生在計算中的出現錯誤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題目強度不夠適中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和情緒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背景。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認知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加上學生在做題時急於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仔細等原因,致使在計算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
        二、思維定勢帶來的消極影響
        國小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等強資訊的持續作用,因此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碰到類似的外來資訊時,原有的強資訊便會被啟用,產生干擾,造成計算錯誤。
        三、不良學習心態的影響
        國小生在計算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有兩種:一是輕視心理,表現為對計算缺乏足夠的重視,特別是一些後進生,而一些優等生則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計算完畢後的檢查驗算從而造成錯誤。二是畏難心理。每當看到計算步驟繁多或數字較大的試題時,便會產生畏難情緒,缺乏恆心、耐心和信心。
        四、受到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
        如計算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常常把0寫作6或是把6寫作0;無論數字大小,熟練與否,一律口算,不願動筆;有的作業不願做在作業本上,而是做在教科書上或試卷背面,甚至手背上;計算時不看清題目就下筆的也不在少數,有些甚至題目也不讀,就下筆做了,也有一些把題目漏看,兩道不同題型的題當作同一種類型在做。
        五、多受負遷移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已學知識的影響,即學習中的遷移。如果已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掌握,就是正遷移,反之即負遷移。計算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干擾,影響計算的準確性。        六、 注意力不集中
        以偏概全。國小生不善於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計算中不少的錯誤。學生在學習新的計算方法的時候,重點注意新學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錯誤,或者注意新學的知識點,在計算的過程中忽略了原來的知識點。國小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遺忘的情況。
        根據上述原因,要減少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差錯,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教學中就必須針對實際情況,採取可行的方法進行矯正,應防患於未然。
        1. 加強思想教育,引發學生對提高計算正確率的願望。
        學生在發現自己計算錯誤後,往往以“粗心”為由原諒自己。家長和老師還應多多追問他們犯錯誤背後的.理由,別讓粗心的幌子掩蓋了問題的真相,錯失教育的良機。為了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我在測驗後的試卷分析中,要學生做下面兩件事:①計算出由於計算錯誤而失的分數。②找出錯誤所在並分析錯誤原因。通過這樣方法,學生髮現幾乎都不是計算方法錯誤,而是由於不認真看題,字跡了草,不檢驗等一些不良習慣所造成。
        2. 明確計算的重要意義。
        告訴學生計算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做好計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3.抓好新知教學,減少負遷移的影響。
        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由於先入為主,正確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在進行計算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新知教學,讓學生在開始學習的時候第一時間在頭腦裡形成準確、清晰的印象。第一印象的清晰對於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學會觀察算式的特徵。
        教會學生觀察算式的特徵,不要被算式的表象輕易迷惑,要仔細看清楚算式中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子號。看清楚是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在加、減法中的進退“1”要牢記。
        5.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認真計算、及時驗算、仔細檢查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學習品質,逐步形成注意力集中的思維特徵。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學生準確快速的計算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採取多樣有效方法,幫助孩子明確算理,要強化計算準確率和速度提高的訓練。更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