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

才智咖 人氣:1.23W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作業的佈置和評價不再如傳統那般,簡單地照搬數學課本後面的習題或者從數學練習冊中選取,而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具體接受情況,進行有效的設計和佈置。可以說,如何有效地設計和評價國小數學作業不僅是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必需,更是檢驗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標準。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執教國小數學的實際經驗,談談如何更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國小數學作業的設計、佈置和評價。

淺談國小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

作業佈置、設計與評價是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一環,對幫助學生鞏固教師課堂內容,加強知識記憶等大有裨益。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作業佈置和評價不再如傳統那般,簡單地照搬數學課本後面的習題或者從數學練習冊中選取,而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具體接受情況,進行有效的設計和佈置。可以說,有效地設計和評價國小數學作業不僅是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的必需,更是檢驗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標準。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執教國小數學的實際經驗,談談如何更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國小數學作業的設計、佈置和評價。

一、在作業設計上,將權利分給學生

從傳統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當教師在結束了一課的教學之後,就會隨手從教材後面的習題中選取一些題目作為學生的作業。有些教師還會從教輔書中適當選擇一些習題充當課後作業。這樣的作業方式,不僅不能有效體現個性,而且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命題作業中充當“決策者”的角色,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從和接受。這種模式下的作業形式,極大程度地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阻礙了學生的個體發展,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有甚者,一旦教師作業佈置過多,侵佔學生過多的課外時間,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使他們對數學產生牴觸,並抱著應付心理完成作業,致使作業完成質量低下。新形勢下的國小數學,強調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做到“還課於學生”。同樣的,教師在命題作業時,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將作業的命題權分給學生,結合課堂教學情況,讓學生在選擇課後作業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筆者在設計作業時,通常會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接受情況,當場設計出一些作業型別,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所要完成的題目型別。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又能起到鞏固知識、強化記憶的作用,一舉兩得。

二、在作業佈置上,採取分層模式

在國小班級裡,不同學生擁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具有不同的'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教師在佈置課後作業時,如果毫無區別地實行“一刀切”的作業佈置模式,就很容易產生以下兩種消極影響:一是作業難度過大,打擊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信心;二是作業太過簡單,無法體現學生水平,不利於學習優秀的學生的提高。由此可見,教師在佈置數學作業過程中,要尊重並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採取分層模式進行作業佈置。比如,筆者在佈置作業時往往遵照以下原則:針對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佈置的作業以提高型為主,最大限度地幫助其提升數學水平,掌握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針對學習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也一般的學生,佈置的作業以基礎型加部分提高型為主,讓這些學生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之後,也能取得一定的提升;針對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稍顯不足的學生,以基礎型作業為主,主要幫助其掌握並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整體質量和效率。

三、在作業評價上,實行分級評價

當然,除了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和佈置作業外,教師還要對學生作業進行有效的評價。實施有效的作業評價,不僅是教師檢驗學生作業質量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師深層次地瞭解學生水平和層次的主要途徑。從國小數學作業評價的現狀看,採取的評價方式大部分還是簡單的對錯判定,用一個分數論學生能力的高低,這種簡單、粗暴的作業評改方式既不能體現出作業對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優勢,又極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規避了以上問題,轉而通過實行分級評價,即在評改作業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解題思路、解題想法、解題過程等的探尋,對於其中創新的想法和思路,即使其最終結果是錯的,但給予肯定的評價,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開拓創新。通過實行分級評價方式,收穫良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要提高國小數學作業佈置的有效性,就要堅持“生本”原則,在作業設計上將作業命題權分給學生,在作業設定上採用分層模式,在作業評價上實行分級評價。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不斷完善國小數學作業的佈置,並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