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6W

摘要:作業是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根據學生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作業,讓學生的課外作業向趣味訓練、自主選擇、實踐運用、探索創新的方向發展,提高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國小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論文

關鍵詞:國小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一、改變任務式作業,體現作業的趣味性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學校所規定的作業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足以說明了學生對作業興趣的重要性。《新課標》中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同時,還可以把課堂上的遊戲帶到課外,即完成數學遊戲作業。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鞏固強化了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還可以豐富課外活動的形式,加深同伴之間的友誼。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可以設計“見3抓3”的遊戲。把全班分成兩個較大的活動小組,分別圍成圓圈。遊戲時,從其中任意一人開始報數,1、2、3、4、5、6……報到有明顯的“3”(即3、13、23、33、43、53……)的學生不報數字,而是自己拍手一次;報到能被3整除的數(即3的倍數,如6、9、12、15……)的學生,則點頭一次;報到既有明顯的“3”,又是3的倍數的數(如3、33、63、93、123……)的學生則起立一次。遊戲中誰報錯了數,做錯了動作,就判誰失敗。然後再由失敗者開始報數,用同樣的方法繼續進行。遊戲後,大家討論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是什麼?100以內的數字,哪些能被3整除?最大的是哪一個?最小的是哪一個?100以內的數字中,一共有多少明顯的“3”?最小的是哪一個?最大的是哪一個?這樣,既鞏固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培養了學生的心算能力。

二、改變統一標準式作業,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在論述教學與智力發展的關係中指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必須首先建立在正在開始形成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走在心理機能形成的前面。”課後作業也是如此,在選擇和編排上應突出層次性。要讓學生有適度的學習動機,就要佈置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以內,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平行的作業,這樣他們才能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過難的題目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機能,無力完成,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習得性無力感,繼而討厭學習。因此,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設定不同的作業,這樣不同的學生才能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分數乘法中小數乘分數時,可設計如下作業:1.部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完成基本題。一個平行四邊形底是4.2分米,高是底的57,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多少分米?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學習的最初形式就是模仿,或許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題目的算理,就是簡單複製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看到題目中的兩個數字就直接用這兩個數相乘即可,對於他們來說,這節新課學會了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就已經達到了學習目的。2.基礎相對較好,但智力並不突出的學生完成提高題。一個平行四邊形底是4.2分米,高是底的57,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對於中等水平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當堂課的內容,先求高:4.2×57,還要適當讓他們靈活運用新知識,融會貫通已有知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即S=4.2×(4.2×57),主動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解決綜合性的問題。3.對於學有餘力的部分學生則可以佈置一些拓展拔高性的作業。一個平行四邊形高是4.2分米,高是底的75,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當堂課的內容,靈活運用新知識,融會貫通已有知識,主動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更要激發他們自覺學習的慾望,自覺預習分數除法的知識,先求底4.2÷75,最終解決問題S=4.2÷75×4.2。長期以來,這部分學生可以自學成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真正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需要注意的是,拓展拔高性作業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與作用,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片面追求作業的難度。作業分層設計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三、改變單一書面式作業,體現作業的實踐性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即“從做中學”。實踐性作業正體現了“從做中學”理論,它主要是指學生親自參加社會實踐的作業,包括社會調查、資訊蒐集,實踐操作等。這種作業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思考能力,體驗社會,接觸大自然,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教師要多設計一些實踐操作性的數學作業。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的實踐活動。如用木條做成一個長方形框,長18cm,寬15cm,它的周長和麵積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麵積有變化嗎?本活動根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身心發展特點而設計,他們既能複習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方法,又能有興趣地觀察到一種奇妙的現象,即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之後,四條邊的長度不變,所以周長沒有變化,底不變,但是高變短,故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變小。

四、改變封閉式作業,體現作業的創造性

歌德曾經說過:“民族的生命力,正在於蓬勃的創造精神”,創造性作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孕育學生的創造才能。如,走出校門,開展“市場一角”“城市變化真喜人”“生活處處有數學”的社會調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夏令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學完一個單元或幾個單元后,佈置一道利用小製作、小調查或數學日記等形式展示的綜合創造性的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某一問題。例如,教學六年級比的知識這一單元時,設計“製作書籤傳友誼”的創造性活動作業,每個學生用卡紙做4張書籤,每張長8cm,寬4cm。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在書籤的背面著色畫畫,書寫名言警句或寫祝福語等。卡片的正面寫題目或答案,每兩張一對,一個題目一個答案,並在右下角寫上製作日期。以上為一個學生的四張卡片的書寫樣式。每個學生都按照上述的方法做好各自的一套卡片。教師把全部卡片收上來,把全部題目放在一起打亂順序,再任意給每個學生髮兩張題目和兩張答案的四張書籤。學生尋找題目正確答案的那張書籤,同時,把帶有答案的書籤送回與它配對的題目,直到所有的書籤都配對完為止。最後,每個學生把各自配對的書籤分享交流,評議是否正確。這樣的創造性作業,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於比的認識,對比掌握了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談談心得體會,交流經驗教訓等,又會有別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