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框架中企業生態化初探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2W

摘要:在闡述企業“生態化”內涵的基礎上,論證了企業“生態化”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選擇,提出促進企業“生態化”的對策:建設企業生態文化,提高企業職工的生態素質,實行清潔生產和推進企業環境等。

可持續發展框架中企業生態化初探論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生態化;企業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的經濟行為與能否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密切相關。企業存在於社會和自然界兩大環境之中,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只注意到社會與企業的關係,而忽視了自然界與企業的關係。長期以來,不少企業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益,只重視職工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而忽視生態素質的提高,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城鄉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惡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受到威脅。因此,如何加強企業自身的“生態化”建設,實行“綠色生產”或“無汙染生產”,是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企業“生態化”的必然性

企業是一個由人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企業又是一個耗散結構系統,與外界有著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換。企業的“生態化”是指把生態學原則運用並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個生命週期(PreductLife湯cle),包括產品的研製、生產、包裝、運輸、消費,廢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用人與自然協調的觀點去思考問題,最優處理人與自然、生態與經濟的關係,通過為企業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達到工業產品生產的清潔化和產品的清潔化。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取決於系統的內在構成、管理和機制,也離不開外在的環境,如企業生產的資源條件、市場條件和環境影響等。近年來,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對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並確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許多有遠見的企業“生態化”建設已經起步,有的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統計,目前中國已有200多家企業的近400多種產品已經取得生態標誌的使用權。

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對內受眼前利益驅使,拼裝置,拼資源,對不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的現象熟視無睹,對外不顧環境汙染,超標排放“三廢”,尤其是鄉鎮企業治汙水平低,汙染排放量大。一個小造紙廠或小化工廠,就可以汙染一條河流,危害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口的生活飲用水。在引進新的專案和裝置時,有的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使得已開發國家“夕陽工業”中汙染密集型工業(PoUutionIntensiveIndustries)或對環境破壞較大的生產工藝轉移到中國。汙染和破壞環境,不僅損害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影響其它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也反過來危害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19%年全國關閉汙染嚴重的企業6.5萬家,僅淮河兩岸就有近千家。

保護環境也是發展生產力。要使企業生產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必須一手抓“產業化”,一手抓“生態化”,保護環境,培養生態意識,發展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綠色產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國內外複雜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I勸14000國際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建立,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企業必須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並將其納人到生產體系中。歐共體規定從1993年起皮革、皮件禁用PCP化學物,浙江出口到法國的皮鞋因為PCP超標而被退回,德國對6種染料生產的產品禁止進口。企業只有將自己的經濟發展同保護環境的責任結合在一起,選擇“生態化”的發展道路,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講,企業“生態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生態化”能提高企業員工的環保意識,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社會效益。管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優雅的環境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和潛能的發揮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心情舒暢,增加興奮感和和諧感,能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操作的準確性,也有利於提高產品的清潔度和質量。

(2)企業“生態化”能促進企業推行“綠色管理”,開拓和發展綠色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未來的社會是環保的社會,各國企業家普遍認識到未來企業間的竟爭不僅是產品質量、服務和促銷手段的競爭,也將是環保的競爭。21世紀,環境標誌(Envi~ntall刁bel)將成為企業必備的“通行證”。如今有遠見的企業都在積極推行“綠色管理”,生產“綠色產品”,競相採取“綠色標誌”、“綠色廣告”。例如,美國的杜邦公司率先推行“綠色管理”,自90年代起在全球首先回收氟里昂,以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並計劃在30年內最終停止排放廢棄物。日本東芝、尼桑等公司也共同出資建立2500萬美元的環保基金,資助世界各地的環保工程,以樹立他們“綠色企業”的美好形象。青島海爾冰箱能躋身國際市場,獲得較好的口碑,並獲得德國環境標誌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節能且無害於大氣臭氧層。

(3)企業“生態化”強調系統內部資源的再生迴圈利用,可使企業節省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據估計,國民經濟週轉中,社會需要的最終產品僅佔原材料用量的20%一30%,70%一80%的資源最終成為進入環境的廢物,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可以說,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汙染主要是資源的浪費〔5〕。企業“生態化”將有助於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使已有的資源再生迴圈利用,使企業由外延型增長轉變為內涵型增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2促進企業“生態化”的對策

(1)引入“文化力”機制,發揮企業文化與生態文化的“合力”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哲學、企業精神、企業制度和行為方式的辯證統一,是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論,它強調關心人、尊重人、重視人的價值的實現,集中體現了人文精神,被國外譽為“企業成功的真正祕訣”。而以生態意識為中心的生態文化,是由對環境引起的現代優患意識積極反思的結果,它是以一種嶄新的價值觀念來審視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以科學的態度來保障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和生存環境的協調有序,集中體現了生態精神。這兩種文化雖然在學科類別、研究物件和理論基礎等方面有所區別,但也有許多相通之處:都具有一般文化的共同屬性;本質上都是一種整體觀;都以一種文化為引導手段,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深層次上都是一種觀念文化、心理文化,是群體意識體系。這些共同點是兩種文化融合的基礎。要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將生態文化融人進去,使兩者相容幷蓄、優勢互補,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植於企業的發展決策與文化理念中,創新與再造相應的企業管理理論與方法,促進對企業的“生態化”。

(2)著力培養生態意識,提高職工的生態素質。生態意識是人類意識自身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把生態意識培養成企業的群體意識,是企業興衰的關鍵。在當今中國強調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之時,生態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因為持續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針對中國目前企業職工生態意識十分薄弱的現狀,必須切實加強環境意識教育,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教育,普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知識,激發人們的環境憂患意識,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3)轉變“兩種方式”,發展清潔技術。一種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低產出,高能耗、低效率的局面,必須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實行集約化生產,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現代工業生產體系,選擇資源節約型、質量效益型和科技先導型的發展方式,把發展經濟和資源節約利用與保護環境結合起來;另一種是轉變環境汙染的治理方式,逐步由“末段治理”轉變為源頭和生產全

過程的控制。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技術,實行清潔生產,在實現節能、降耗的同時,也就減少了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量,同時減少了末端治理的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這既滿足人們的需要,又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其實質是一種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類生產活動的規劃與管理,將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或將廢物消滅於生產過程之中。

(4)嚴格企業環境管理,加大執法力度。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大多是由於管理不善和管理不嚴造成的,因此,企業“生態化”必須從加強環境管理做起,實行環境管理責任制,通過環境規劃、計劃、裝置管理、工藝改革、規章制度等手段,不斷調整生產與環境的關係,解決企業活動的每一個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可能產生的汙染以及資源、能源的浪費現象,達到節約資源和能源,防止環境汙染和環境破壞,促進生產發展的目的。中國企業的環境汙染有三分之一是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加強環境管理,就可以得到解決[2]。在中國大多數企業經濟、技術力量比較薄弱,不可能投人大批資金進行汙染治理的情況下,就更需要通過加強管理來解決。此外,必須加強環保執法工作,堅持“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並積極探索“誰汙染誰付費”的新策略,實行成本內在化(腸stIntemalization),將環境治理費用計人企業的生產成本,建立健全企業環境汙染監測網路系統,加強對企業的排汙檢查督促。

3結語

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向企業家們提出了挑戰,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律法規和標準,人們日益提高的環境意識,即將消耗殆盡的資源,已不允許企業再按傳統的生產方式去經營和運作。環境的挑戰給企業帶來沉重的壓力,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個全球性的綠色市場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企業家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加強企業“生態化”建設,樹立綠色經營思想,開創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