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護理工作淺談

才智咖 人氣:2.86W
社群護理工作淺談
【關鍵詞】 護理學  社群護理
        社群護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一詞源於英文,也可稱為社群衛生護理或社群保健護理,起源於西方國家,是由家庭護理、地段護理及公共衛生護理逐步發展、演變而成的。在我國,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社群護理將成為21世紀護理髮展方向,中國將有一大批護士走出醫院進入社群開展社群護理。它體現了全科醫學的全病種服務(不分科)、全病程服務(未病、欲病、已病)、全生程服務(優生、臨終關懷)、全面性服務(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服務(時間、空間、人間)的特點。具體如社群保健服務、臨終顧問、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精神支援、社群康復、門診治療等都是由全科護士(社群護士)來完成的。
        1 建立轄區內居民健康檔案
        作為一名社群護士,首先要對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狀況有所瞭解,對轄區內的全部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尤其以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人群為重點。健康檔案記錄著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狀況,內容包括建檔居民的身體狀況及患者的病情,如發病時間、過程、治療經過及預後等,並且將各種隨訪資料資料錄入電腦,上傳省資訊中心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2 做好重點人群的保健管理,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做好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病人、殘疾人、老人、孕產婦、兒童的保健管理,掌握這些人的健康狀況及各類疾病的發病率,定期上門體檢,做好詳細記錄。
對65歲老年人定期測血壓及血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社群老年人護理管理就是藉助社群醫療機構,利用護理管理的手段、方法,提高社群老年人的護理質量,達到提高社群老年人健康的目的;重性精神病人要根據危險分級嚴格管理,必要時上轉上級醫院或報告當地公安機關;對新生兒及兒童進行定期隨訪,以瞭解他們生長髮育及餵養情況並給予健康指導,做好各種兒童疫苗的接種;對育齡婦女給予計劃生育保健指導。
        3 對常見病、多發病加強管理,做好健康教育
        據目前死亡率統計:惡性腫瘤佔24.93%,腦血管病佔20.41%,心臟病佔17.61%,呼吸系統佔13.36%,社群人群的疾病和死因逐漸由以傳染病為主轉變為以慢性非傳染病為主,如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加強對社群常見疾病的管理及防治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在轄區內不定期舉辦有關健康知識的`講座和諮詢增強他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懂得疾病防治的重要性,防止疾病的復發,減少住院治療,促進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所以,針對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應採用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宣傳欄、專人講解等形式,普及疾病的預防知識及治療常識。       4衛生監督協管、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和處理
        社群護士在轄區內發現或懷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汙染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線索和事件,應及時報告衛生監督機構並協助調查。在疾控中心和其他專業機構幫助下在轄區內開展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的排查,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進行登記、報告和處理。
        5 加強社群居民的心理健康諮詢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顯然心理健康是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加大,社群護理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如創業者、剛退休的老人、空巢老人、下崗職工、待業青年、留守兒童等,都可能產生各種各樣心理問題。所以,針對這些人群,需要做好社會心理諮詢工作,提前干預,理解並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
        6 努力提高社群護士的綜合能力
        因為社群護理工作的服務物件,是社群的全體居民,這就對社群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全科護士不僅要具備一般護士所具有的基本護理能力,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具備各專科護理技能,如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技能等。而社會學、心理學和廣博的社會知識和高超的社會交際能力,也是社群護士必不可少的。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跟他們建立一種朋友似的護患關係,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來共同商議、探討對疾病的治療及護理計劃,減輕患者的痛苦,消除家屬的顧慮。護士、患者及其家屬都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優勢,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只有這樣,才能在社群護理中體現出社群護理工作的社會性。
        綜上,社群護理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維護社會和諧,促進社群居民健康。社群護理相對而言具有其獨特性及一定的優越性。因此也要求護理人員轉變觀念,積極上進,在工作中盡職盡責,能走出醫院,深入家庭,讓社群居民切身感受到健康有人管理,生命有人呵護。因此,我們全科護士為社群衛生保健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