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結核病人心理護理

才智咖 人氣:2.21W

1消除病人的焦慮及恐慌心理

淺談結核病人心理護理

由於有很多病人對結核病的知識及病程缺乏足夠的認知,以為得了結核病就是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特別是初次感染結核病的病人,更是求醫心切,因此產生焦慮心理。特別是當他們看到重症結核病人時,會聯想到自己的愈後及可怕的結局,便會產生恐慌甚至絕望的心理。針對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狀態,我們在護理上做到主動向病人宣傳防治結核病的知識,使病人在第一時間內就能瞭解結核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詳細講解結核病的治療萬法及各種注意事項,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使心緒不定的情緒得到緩解及解除,並通過治癒病人的例項來教育他們,使他們瞭解結核病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按醫囑規律用藥,治療、按療程服藥是完全可以康復的。通過對病人的指導,使他們消除了恐慌和焦慮的心理,對治療自己的疾病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增強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他們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會產生悲觀情緒,所以,要使病人增強自身戰勝疾病的決心,使他們的心理活動向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他們在生病前都是樂觀的對待工作、生活,一旦轉變成為病人角色,隨著健康狀況的改變,在思想上表現為顧慮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針對他們的心理活動,我們要做到尊重和體貼他們,逐步引導他們建立和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疾病,使他們積極配合的'治療。

病人顧慮的表現各種各樣。有些人一向認為自己很健康,當他們聽到自己得了結核病後,首先感到不可能,懷疑醫生可能是診斷錯了,表現為不相信我們醫務人員,不在乎醫務人員對他們的囑咐。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們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正視現實,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治療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各種計劃,包括治療計劃、飲食計劃、休息計劃,早日使病人恢復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實並不重,但他們總是感覺身體不舒服,自己的病很嚴重,希望得到醫生的重視,希望多吃藥、多打針,這樣的病人往往表現為不敢參加各種活動,不敢大聲說話,甚至不敢深呼吸,有些病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患了癌症,這種病人表現為精神高度緊張。對這樣的病人在護理上要做到耐心解釋病人提出的任何問題,回答問題要求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此外病人在生病期間家庭易出現矛盾,生活上出現波折,往往會給病人造成很嚴重的精神創傷,甚至使病人絕望的心理,給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做好心理護理;要積極徵求病人的意見,耐心傾聽病人的心聲,在精神上給予安慰,滿足其被認識,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從而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和思慮過度的情緒,配合醫生做好治療。

3消除病人主觀上的感覺異常

主觀感覺異常是結核病人經常出現的反應,特別是病情反覆可能成為終生帶菌者。由於病人經常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如咯血病人總是對喉部的痛癢十分敏感,喉部稍有不適,就以為要咯血,精神上也特別緊張;而胸膜炎或氣胸的患者對呼吸狀態十分關心,呼吸急促時就預感到有胸水生成或氣胸加重的可能。對這樣的病人,護士要主動關心他們,加強與他們的語言交流,應指導他們精神放鬆,轉移病人注意的焦點,逐步使病人的主觀感覺恢復正常。有些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或老年病人,由於身體不適或環境改變,使病人易產生厭倦不滿等暴躁情緒,遇事不冷靜。病人的情緒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狀態好,治療關鍵時刻不好,情緒低落、療效就差,因為心理變化會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亂,所以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關心、耐心、細心,使病人情緒穩定。如護士對待病人要熱情,在觀察病情及治療護理中要細心,隨時瞭解患者的心理活動,使患者對自己產生信任感,為病人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護士的服務態度會直接影響護理質量,護士的行為、語言、儀表、態度等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如護士有責備、厭倦等表現,會使病人感到不安,產生思想負擔,導致病情加重。恰當的語言和副語言可增強病戰勝疾病的信心,可調動病人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病人對於醫護人員最重要的是信任,這種信任感能對治療、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心理護理是根據結核病人需求來開展的,他們需要護理人員幫助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發揮機體的潛在能力,配合治療恢復健康。這要求我們不僅是醫囑的忠實執行者,而且必須要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心理和護理心理學知識,懂得疾病的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懂得各種因素對病程和可能發生的意外變化,才能使病人身心得到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