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村高中生積極人格觀的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5.54K

 〔論文摘要〕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區高中生為被試,調查農村高中生眼中的積極人格品質,並對影響高中生積極人格形成的因素進行探究。我們發現,農村高中生眼中的積極人格品質有:寬容(恕)、誠信(實)、幽默、熱情、樂觀、謙虛、友善(善良)等。一些學生的積極人格觀則有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如孝順、勤奮、樂於助人等。對影響因素進行主成份分析得出了六個影響因子,其中自身傾向及人際關係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理想、個人愛好、朋友型別、同學關係等具體內容。

關於村高中生積極人格觀的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高中生;積極人格觀;影響因素;調查

目前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徵、積極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天才等方面。其中,積極的人格特徵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興趣。積極心理學研究了包括樂觀、自我決定性、愛、寬容等在內的24種積極人格特質。但是現有的研究物件大多為成年人,鮮有針對高中生積極人格的研究。那麼,在高中生眼裡,積極健康的人格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哪些因素會影響高中生積極人格的形成?本研究在上海郊區青浦區進行,研究的物件為農村高中生,希望通過廣泛調查,探究農村高中生的積極人格觀及其影響因素,並以此為基礎,引導、培養農村學生的積極人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樣本來源

在預調查中,被試共172人,隨機取自上海青浦一重點高中,其中男生79人,女生93人。正式調查以整群隨機的方式,在區重點中學、普通中學中選取被試358人,其中男生169人,佔被試總數的47.2%。女生189人,佔被試總數的52.8%。除去廢卷,有效問卷為302份。

2.問卷

預調查採用開放式問卷,分兩部分。考慮到高中生對人格一詞理解有些難度,在問卷中將“人格”改為“性格特徵”。第一部分,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現狀,我們擬定調查的維度為學習、人際交往、其他方面。請被試就每一維度儘可能多地寫出他們認為一個高中生應具備哪些積極的性格特徵,並就所寫的詞彙排列出前十位。第二部分,請被試寫出他們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積極性格的形成,並對所寫的因素排序。

正式調查問卷也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在預調查的基礎上,我們選取了33個被列舉的頻次在10以上的詞彙。藉助《現代漢語大辭典》(第5版)為每個詞彙標註解釋,再請學校具有高階職稱的語文老師對以上詞彙進行整理和刪除,最終保留20個意見相對一致的詞彙,分別是:自信、寬容、誠信、尊重他人、孝順、活潑、獨立自主、耐心、幽默、勤奮、樂觀、積極、大方、不恥下問、友善、堅持不懈、熱情、樂於助人、謙虛和真誠。考慮到所選擇的詞彙意義都積極向上,如果用5點評分對每個詞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可能會出現較多的中庸選擇,其區分度有限,所以我們採用對偶比較法來比較它們的重要性。根據排列組合的原則,將20個詞彙兩兩組合成190組,請學生二選一。

第二部分,對預調查得到的29個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整理,根據頻次的高低以及各因素涉及的範圍,最後歸納、保留了20個詞彙。用5點評分法,請學生根據每個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選擇相應分值。

3.研究步驟與資料處理

正式施測是在各自學校的機房內完成的。事先請人將問卷做成網頁形式,學生點選進入網頁後完成調查。分兩個部分對所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首先是比較、分析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和不同學校學生對積極性格特徵的認同情況;其次是比較積極性格特徵不同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二、結果分析

1.對積極性格特徵的資料處理

對資料進行整理後我們發現,農村高中生眼中的積極人格品質排名前十位的分別為:尊重他人、孝順、誠信、樂觀、自信、活潑、獨立自主、樂於助人、友善、寬容。與塞裡格曼研究得出的.24種積極人格比較,有一致的地方,如寬容(恕)、誠信(實)、樂觀、友善(善良)等。還有一些則突出表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如孝順、勤奮、樂於助人等。總體而言,農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積極性格特徵主要有:孝順、尊重他人、誠信、寬容、樂觀和自信。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倫理層面的內容,其中又集中在孝順、尊重他人和誠信三方面。我們就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之間所認可的積極人格品質作了比較分析,發現雖然選擇有一些差異,但在統計學上並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2.影響積極性格特徵形成的因素調查結果

依據所得資料作描述性統計分析,所有被試認為影響積極性格特徵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數在前五位的是:與父母關係(3.53)、班級風氣(3.44)、朋友型別(3.40)、個人理想(3.36)和父母教育方式(3.25)。

所有被試認為影響積極性格特徵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數在後五位的是:所閱讀的書籍(2.88)、同學評價(2.76)、突發事件(2.66)、家庭經濟狀況(2.50)和傳媒(2.44)。

為了揭示高中生對影響積極性格特徵形成因素的看法的潛在結構,我們對資料作因素分析,得出六個公因子,它們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1.052%。從因素負荷情況可以概括出各因子如下:

Factor1自身傾向及人際關係——個人愛好、個人理想、朋友型別、同學關係。

Factor2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家庭氛圍、與父母關係。

Factor3受教育因素——受教育程度、學習成績、閱讀書籍和生活習慣。

Factor4社會因素——傳媒、突發事件、生活經歷。

Factor5班級因素——老師、班級風氣。

Factor6家境及他人評價——家庭經濟狀況、同學評價。

第一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42.491%,說明被試認為它對積極性格特徵的影響非常大。而學習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班級因素、家境及他人評價這幾個因子對積極性格特徵的形成作用依次減弱。

三、討論與反思

1.關於農村高中生積極性格特徵的選擇情況

從調查分析的結果來看,農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積極性格特徵主要有:孝順、尊重他人、誠信、寬容、樂觀和自信。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倫理層面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又集中在孝順、尊重他人和誠信三方面。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價值觀念之一,孝順除了傳統意義中的贍養與尊敬父母外,還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雖然從小我們就接受這方面的教育,但現實是,傳統的孝道觀念開始淡化,種種不孝的劣行漸漸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不奉養父母,老人無家可歸,以及近幾年出現的“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現象,令人痛心疾首。造成這一現象固然有多種原因,但就學校教育這一層面來看,在孝道教育的方式上,我們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這是導致中國小生孝道知行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引導培養學生將“孝道”真正落實在日常的言行舉止當中勢在必行。

馬斯洛在研究人的發展需要時,提出了需要在心理學上的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所謂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渴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使自己既受到社會和別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別人。”即尊重包括自尊、尊人兩個基本方面。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即外界對自己的肯定和滿足。尊人是個體對他人、社會、自然等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也應尊重他人,滿足他人尊重的需要。

但此次調查只體現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其實,學校中的尊重教育內容包括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會等多個方面。當然,尊重他人是人與人交往最基本的準則,是達到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在尊重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尊是一切尊重的基礎,是正確認識自我存在價值與能力發展的前提,也是贏得他人尊重和社會承認的前提。而尊重社會教育,可以培養個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而能夠承擔個體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能否適應社會發展就在於個體對社會的尊重及尊重的程度。因此,學校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全面的尊重教育。 誠信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誠信”的內涵更豐富,指人們誠實守信,重約踐諾,信守法律和契約的道德狀況。誠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誠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有三個方面,在誠實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說謊話,作業和考試求真實,不抄襲、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勇於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在誠實守信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遵守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社會公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

反思我國傳統的對中學生的誠信教育,其內容與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在誠信教育中有意識地迴避了生活世界中的虛假、欺詐等醜惡現象,多是一些美麗的、內容空洞的說教,脫離了現實的生活,脫離了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僅讓中學生難以理解,而且很難落實到具體的行為實踐中去。青少年正處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在強化知識技能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強誠信教育,使他們養成誠信品質,確立正確的立身處世態度,進而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學校要結合中學生學習生活中碰到的矛盾,針對一些不誠信的現象,結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的層次,對他們進行貼近實際生活的誠信教育。

2.關於影響農村高中生積極性格特徵形成的因素

資料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影響農村高中生積極性格特徵形成的主要有六大因素,涵蓋家庭、社會、班級、個人等方面,其中自身傾向及人際關係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理想、個人愛好、朋友型別、同學關係等具體內容。

從國小開始,我們就會被問到“長大後你想幹什麼”,那時就開始出現理想的萌芽狀態,這些理想也成了激發個人前進的動力。當然,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個人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理想方向。而在高中階段,理想的確定顯得尤為重要。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發現,高中階段有自我理想的學生,目標明確,學習動機更強,應對學習過程中的挫折能力也更強,更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觀念。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引導他們及早樹立遠大理想,促使他們為實現理想努力奮鬥。在高中心理課程中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同伴關係是兒童與青少年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領域,良好的同伴關係往往是健康心理與人格的外部表徵。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個體逐漸培養了溝通、合作的技巧。青少年正是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學會用他人的眼光而不僅僅是自己的眼光來認識世界,這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缺乏同輩交往的兒童與青少年將來可能有更多的社會心理問題,如犯罪、學業水平低、退學和其他心理不適應。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青少年交友的物件,要引導學生結交益友,發展健康良好的同伴關係。在心理課上,可以通過設計競爭與合作的活動,以及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明辨良莠,正確處理同伴間的關係。

家庭因素是第二重要的影響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氛圍、與父母關係三方面的內容。鮑姆令德根據長期的研究,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類: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在採取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並給予孩子積極正確的指導。這種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富於合作、思想活躍等。在這種方式下成長的孩子,社會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比較出色,性格比較樂觀和積極。

排在第三位的影響因素是受教育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學習成績、閱讀書籍和生活習慣等內容。這些都和青少年自身的努力程度有關。

排在第四位的是社會因素,包括傳媒、突發事件、生活經歷。高中生畢竟還是生活在象牙塔內,儘管現在的傳媒介質非常豐富,內容也包羅永珍,但對在校讀書的高中生來說,影響力還是稍遜一籌。

排名第五的是班級因素,包括老師、班級風氣。班級因素的影響力這麼弱,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而且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按理說老師和班級風氣對他們的影響應該是比較大的。但是這種影響更多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

最後一個影響因子是家境及他人評價,包括家庭經濟狀況、同學評價。調查表明,家庭的經濟情況、同學的評價對農村高中生積極性格特徵的形成影響力最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發掘和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指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特點,樹立切實可行的理想都將有助於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同時,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提升他們的教育程度對他們積極性格特徵的形成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