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教師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4W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國中數學教師教學的論文

(一)研究物件

研究物件選擇我任教的江蘇省射陽實驗中學的七年級(11)班、(14)班,兩個班級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試。兩個班級人數、性別以及原有的興趣水平基本相當,無明顯差異。兩個班級的學生入學成績沒有明顯偏差,數學教學所採用的教材和教師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七年級(11)班作為實驗組,採用情景教學模式,極力採用創設有效數學情境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數學情境,激發興趣,引導探究;七年級(14)班作為對照組,採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有效性通過兩個方面來評價:分別是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成績和數學興趣水平。第一次對比是在半個學期的數學課堂情境教學,通過期會考試測試,第二次對比是在整個學期結束後,利用期末考試進行測試。成績測試和調查在內容、時間、方式上相同。數學學習成績通過數學考試,實驗組和對照組採用相同的數學試卷,並且用統一的評分標準進行統一閱卷。數學興趣水平則通過我自己設計的數學學習興趣問卷調查表來測試。此表根據國中學生特點共設計了10道題,主要調查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對數學以及數學課的興趣,對數學及數學作業的態度,學習數學的焦慮程度。被調查學生根據題中所敘述的內容與自己的相應情況,按是否進行判定,分別賦分值1或是0,通過累計總分,來反映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興趣變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數學學習成績對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兩次數學考試後,統計兩個班級的考試成績。分別從平均分、及格率和優秀率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從兩次考試前後成績整體來看,每個班級的成績均有提高,可能由於試卷難易度的影響或其他原因導致。第一次測試結果說明:經過半個學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學行為的實施,兩個班的平均分成績已經開始有差別,及格率和優秀率也開始有區別;等到整個學期結束後,第二次測試結果,已經可以發現實驗班明顯高於對照班,無論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優良率的對照。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創設情境教學的實驗干預以後,實驗班的成績大幅攀升,明顯好於對照班,創設良好情境教學對於提高學生成績非常有效。

(二)數學學習興趣對比分析

在兩個班級的學生入學時學習水平和興趣水平相對均衡的情況下,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發放《數學學習興趣問卷調查表》,實驗班60份,對照班60份,指導學生填寫並且全部有效回收。測試卷按照學生實際情況評判,累計總分後求平均數,以此反映檢測學生的興趣水平的差異情況。測試結果顯示了實驗班和對照班的顯著差異。期中階段,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開始優於對照班,到了期末階段,實驗班的學習興趣已經明顯好於對照班,並且興趣提高的幅度也高於對照班。因而可以認定經過一個學期的情境教學試驗後,實驗班的數學興趣水平顯著提高。

三、提高國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建議

通過以上的研究發現,基於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具有比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很受學生的喜愛,教師更應基於情景教學理論,投入時間和精力,開發高質量的有效數學情境,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促進教學質量,尋找提高國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學行為有效性意識

作為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在實施教學行為過程中,應當具有有效性意識。教師應該具有“學習時間有限”的意識,也就是說,提高國中生學習有效性不能單獨依靠延長學習時間來進行。國中數學教師應該具有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意識,提高時間效率的觀念,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去佔用學生很多額外的學習時間,而且會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時間的利用效率上。數學教師巧妙地將教學時間與學生主動學習時間有效結合起來,一方面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國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創設有效情境教學

作為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和多媒體資訊等手段,用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通過情境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目標。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應以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為著力點,有的放矢;要難度適宜,考慮到國中學生的特點,滿足學生的挑戰性與可及性,做到能啟用學生自主思維,同時啟發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要注意各個學習階段,向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教學情境的設定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滿足不同教學目標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激發學習主體能動性

新課改指出,數學教學應由重“教”轉向重“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變“教”為“學”。作為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將激發學生學習主體能動性作為教學行為的目的之一。國中數學教師授課過程中應具有靈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教師應改變“主體”意識,將課堂教學過程的主角交給學生。通過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並積極發言,教學過程氣氛寬鬆、自然,使學生願意主動地將自己的想象力、語言能力、思維力參與進去,教師不斷改進授課方式,使國中數學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在數學課堂上,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創新與資訊化

作為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教學創新與資訊化技術手段的使用。教育資訊科技的發展到今天大大地促進了教學改革的發展和程序。在國中教學行為過程中,利用資訊科技手段,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告別單調的黑板粉筆的侷限性和不足,有效使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情境創設更加生動多彩,結合具體數學問題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課堂教學過程也更吸引學生興趣,提高了形象思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大大提高國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國中數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生涯當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國中數學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關鍵在於教學行為有效性,能否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瞭解數學,為今後數學思維的奠定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圍繞國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開展研究,採用情景模式教學對比,通過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資料結果,提出改善國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建議,希望能夠為一線國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參考。當然,對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是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還需要在探索道路上繼續努力鑽研,這不管是對個人的成長還是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都有非常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