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3W

威爾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他的創作是義大利19世紀下半葉歌劇發展的重要代表。

淺析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藝術論文

他一生的創作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創作(1839--1850)、中期創作(1851—1871)和後期創作(1871—1893)。他的早期創作大多是對羅西尼和貝里尼的模仿,但在題材上大都反映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內容。其重要作品有《納布克》《倫巴弟人》《歐那尼》《阿蒂拉》等。中期創作,在內容上大大加強了現實主義因素,人物性格也有深入的刻畫,以《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阿伊達》為代表,標誌著他的歌劇走向成熟。後期創作只有兩部歌劇《奧賽羅》《法爾斯塔夫》,此外重要的作品還有《安魂彌撒曲》等。下面主要來介紹他的歌劇《茶花女》。

《茶花女》(Latraviata)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部作品,全歌劇有三幕,劇本是由皮亞維根據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戲劇《茶花女》改編而成的,由威爾第作曲。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費尼切”劇院首演。音樂體現著威爾第的中晚期創作風格,以充分地描寫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為重,最終以悲劇而告終。但由於歌劇的主角是一位“墮落的女人”等原因,演出反響不佳,隨即威爾第對歌劇的第二幕作了修改,於1854年5月再次上演,並一舉獲得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讚譽,並與《弄臣》《遊吟詩人》被譽為威爾第50年代的“三大傑作”。

這部歌劇主要描述的是位於19世紀巴黎,上流社會中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微奧列塔”,因她喜歡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她整天沉迷在花天酒地、驕奢淫逸的荒謬生活之中。雖然顯得高貴,但患了重病,在一次酒會上,他無意中認識了英俊瀟灑的阿爾弗雷德,湊巧此時微奧列塔突發重病,倒在沙發上,阿爾弗雷德見狀立馬上前深切的照顧她,同時,也向微奧列塔傾訴了自己對她的愛慕之心,微奧列塔很是感動,便接受了他的請求。

微奧列塔為了阿爾弗雷德,改掉了所有的不良陋習,同時也擺脫了之前花天酒地、奢華荒謬的.環境,帶著所有積蓄和阿爾弗雷德回到了鄉下,過著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生活,可是好景不長,這個訊息不知如何傳到阿爾弗雷德父親的耳朵裡,父親頓時勃然大怒,趕來鄉間興師請罪,父親嚴厲的面孔使他們感到恐慌,兩人的分離已在預料之中。當其父親得知他們的真心真情之後,雖然有所感動,但考慮到自己兒子的未來,仍然要求兩人斷絕關係,微奧列塔只好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忍痛答應了其父親的要求,並給阿爾弗雷德寫了封“絕情信”,很快她便又回到了之前令她厭惡的生活中。當阿爾弗雷德看完信之後,顫抖欲絕,打算給微奧列塔以深深的打擊報復。在一次宴會上,滿腔怒火的他,當著眾多朋友的面羞辱了微奧列塔,說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微奧列塔遭此打擊和滿腔委屈,頓時暈倒在地,生命垂危。當阿爾弗雷德的父親得知此事後,才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兒子,可是這一切都太晚了。阿爾弗雷德帶著無比的歉疚再次來到微奧列塔的身邊時,她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最終帶著無法實現的愛情離開了人間

威爾第在整部作品中突出了兩大主題:第一“愛情主題”;第二“告別主題”。“愛情主題”主要出現在第一幕阿爾弗雷德向微奧列塔傾訴衷腸的情景,以及最後一幕阿爾弗雷德當知道事情真相後,再次來到微奧列塔的身邊的場面。雖然是以悲傷而告終,但亦是愛情主題的又一次上演。“告別主題”則主要出現在開頭的序曲中,它營造出了悲傷的氣氛,預示著不幸的結局,還有當阿爾弗雷德父親出面干涉兩人的幸福生活時,已說明了“告別”的必然性。

以下,筆者將介紹歌劇《茶花女》中的幾個精彩唱段。

1.《飲酒歌》(Libiamonelietecalici)選自第一幕第二場,由阿爾弗雷德和微奧列塔共同演唱的一段二重唱,運用了輕鬆活潑的3/8拍曲調。阿爾弗雷德舉杯祝福,他為青春、為美好的愛情乾杯,同時也向微奧列塔傾訴了自己心中的愛意,微奧列塔也與此同時奉勸大家能夠和他一樣的生活,因為快樂不會長久,青春會轉眼即逝,人們都熱烈的同聲應和。在歌劇的幻想夢境中,他們志同道合地談了起來,愛神丘位元便刺中了微奧列塔的芳心。這段曲調輕快優雅,旋律鮮明易記,整體結構為單三部曲式,所以被人們廣為流傳。

2.《像天使一樣美麗》(Purasiccomeunangelo)出現在第二幕第二場,是阿爾弗雷德父親勸說兩人分離時的一段著名男中音詠歎調。描述的是當他知道微奧列塔深愛著他的兒子,並痛恨自己的過去後深受感動,但依然請求微奧列塔作出犧牲,因為他還有一個像天使一樣美麗的女兒,如果不能洗清家庭蒙受的恥辱,她就不能嫁給一個好的青年。在這段詠歎調中,充分體現出其父親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家庭道德捍衛者的角色。

3.《永別了,快樂的夢》(Addiodelpassato)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三幕的第一場,是微奧列塔在遭到阿爾弗雷德打擊當場暈倒,被送到醫院後,她所發出的微弱呼聲,她在向過去美好的夢想告別,死神正在向她走近。即使沒有人會為悼念她而悲傷流淚,會用鮮花布滿她的墳墓,上帝也會憐憫她,寬恕她的此曲充滿了極度的悲傷,同時與窗外喧囂的巴黎狂歡節的合唱聲造成強烈的對比。這就造成了歌劇中“戲劇性”的產生,同時,這更有利於接下來阿爾弗雷德上場的效果。

4.《巴黎,我們將一起離去》(Parigiocara,nonlasceremo)這支曲子出現在第三幕的第二場,當微奧列塔臥床不起時,阿爾弗雷德滿懷愧疚再次回到她的身邊,溫柔地勸導她,要她永遠離開這遭人唾棄的巴黎,和他一起到一個氣候溫暖的地方去養病,一起歡度幸福的生活。這個念頭使可憐的微奧列塔又恢復了對幸福的憧憬,可由於她身體太虛弱,於是向無情的死神提出了抗議——“我向往生活,我還年輕”。歌聲中充滿了愛情和絕望,籠罩在悲涼的氣息中,兩人的歌聲形成一首經典的二重唱。

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以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量和藝術上的大膽創造與探索而感人至深。該歌劇雖然依舊遵循分曲結構的寫法,但儘量克服不自然的、刻板的段落銜接。詠歎調內部的結構,隨劇情及情緒的發展而處理的靈活自由,使人物性格在音樂與戲劇渾然一體的對比發展中呈現出來。他還克服了義大利歌劇樂隊粗糙、表現力蒼白的弱點,在絕不壓倒聲樂旋律的情況下,盡情發揮其表現力。他還在該劇中對瓦格納分場不分曲的結構樂隊的巨大作用和主導動機的手法加以創造性的運用,使在該作品當中表現出了他始終堅守自己民族風格與傳統的審美習慣。他的包括《茶花女》在內的獨樹一幟的新型歌劇不僅影響了後世的義大利作曲家,而且得到了歐洲樂壇的真誠尊重。

參考文獻:

1.廖天瑞.《音樂百科辭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世元.《藝術歌劇大師:威爾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3.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茶花女》.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4.張重輝.《外國音樂欣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