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取”與“舍”

才智咖 人氣:1.64W

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這四個領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關聯和滲透的。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以外,還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國中階段的欣賞。評述的目標是:多角度欣賞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和鑑賞能力,初步瞭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現象進行簡短的評述。

國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取”與“舍”

山東省教研室的米海峰老師用“一個蘋果”的生動例項道出了國中美術欣賞課所要達到的兩個層次:欣賞與鑑賞。欣賞的過程就是由表及裡,層層深入。淺層次的欣賞,從作品的表現語言:構圖、形象塑造、色彩、表現技法,也可以說是用所掌握的美術造型方面的知識來認識作品。深層次的鑑賞,通過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所屬的風格流派,對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就是上升到對美術作品傳達的思想層面的資訊和內涵的理解。國中階段為什麼重在欣賞?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面的高低,社會閱歷、理解能力等的限制,不對學生予以較高層面的要求,但美術教師要千方百計,致力於逐漸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

“欣賞·評述”課的基本結構是:創設情境——引導感受——審美導引——綜合評述。應以教師講述與啟發相結合,引導學生欣賞、議論、發現問題,並幫助解決問題等模式來進行審美判斷的教學。“欣賞評述”與其他類學習領域相比,實施起來可以說是出力不討巧,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都側重於學生的實踐活動,與生活聯絡密切,學生自然興趣高,教師在教學中教法把握也相對靈活,欣賞評述較之抽象、深奧、枯燥,但又是全面提高學生審美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如何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較高的欣賞品位和欣賞能力,欣賞教學中也講究“取”與“舍”。

一、取精華,去糟粕

美術課程專家孔新苗老師說:“這次課標修改最大的一塊就是用經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心理結構,這個理念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倡議的。經典作品最有代表性,用最好的、最完整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把藝術知識解讀清楚,另一方面可以把品位提起來,逐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應該看到,教材的編寫、內容的確立、範例的選擇,都凝聚了專家們的智慧和心血,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教師在教材實施過程中要“取精華,去糟粕”,哪裡的'糟粕?人腦中的糟粕。教了好多年美術了,每當講到六年級下第一單元《藝術——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每當引導學生欣賞《創造亞當》和《維納斯的誕生》,總是有些學生,一般是男生出現不自然的表情和行動。一次,我在上課打鈴前正在教室前面整理多媒體,讓學生先自己預習一下。兩個男生在課堂上爭奪課本,引起了小小的騷亂,我過去處理,其中一個面紅耳赤,我質問他們在幹什麼,一個男生慌忙把課本往抽屜裡塞,原來亞當被畫上了短褲。當時我也是很生氣,畢竟在書上亂畫,把書破壞了(學校的課本,各班級迴圈使用的)但我控制了自己的怒氣,因為我不是第一次教七年級學生。學生為什麼這麼做?男生的調皮,女同學做不出來,還有更為關鍵的:學生對人體的藝術的不瞭解。高年級學生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因為已經洗過腦了。鈴聲響了,為了避免影響課堂任務順利完成,我讓他們暫且坐下,告知課後處理。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對《創造亞當》和《維納斯的誕生》做了重點欣賞,向學生講述了人體美美線上條、比例、質感,人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體,人體造型練習和創作對以人物為主的美術作品創作的意義,中西方文化藝術的差異。並以《維納斯的誕生》為例,深入指導欣賞了作品表現的內容、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感的體現。(這個維納斯的形象並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給人的印象是萎靡和嬌弱,並且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自己對現實的矛盾反映。畫上的維納斯形象,有著畫家自己的影子。)經歷過這堂課,學生在以後遇上人體作品時再也沒有感覺那麼神祕和彆扭了,而是落落大方,能按照老師的引導對作品突出表現的造型要素和思想層面的東西有了更多的探討。除此之外,美術欣賞的範疇要突圍出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去接觸更多的美術現象,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去辨別是非善惡,去偽存真,樹經典、倡主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

二、取簡去繁,目標明確

欣賞課為什麼都普遍反映難上?很多時候不是欣賞內容高難度,而是我們把它搞難了。教材是死的,教師是活的,怎麼用掌握在我們手裡。進度怎麼安排,內容“取”還是“舍”你說了算。以六年級上第一單元《勞動——人類創造力的源泉》為例,我是這樣安排的: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1.描述出美術作品中塑造的是什麼人?在做什麼?哪國或哪朝人?用哪種藝術表現形式?2.選取一幅最喜歡的作品,從構圖、形象、色彩、情節分別進行描述。第二課時:1.描述你喜歡的作品最生動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分析評述。2.選取一幅你難忘的勞動場景作品分享給你的同學,談談你對勞動的認識。第一課時解決的問題很簡單,教師給出簡單目標和方法,學生很容易便能解決,第二課時由學生挖掘作品中的亮點,加深美術基本語言為主題表達服務的認識。給同學推薦新作品,課本外的,談體會,擴大視野並進一步陶冶情感。在欣賞課每節課的目標處理上一定要明確,寧簡勿繁,不要大把抓,一節課專攻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教法有課標的規範和指導,但根據實際靈活運用,不斷求新求變求效也是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在課改的最前沿和最高處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