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3.08W

造性”。《數學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學研究表明:5-6歲是兒童思維發展的第三個飛躍期。如果抓住此期進行訓練,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如何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長期培養與訓練?使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根據我的實踐經驗,談一下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方法。

淺談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一、注重激發興趣,促進思維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動力,是思維的動力。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可見興趣對智力的開發是重中之重。低年級學生剛入學,對什麼都感到新鮮。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

首先課堂的引入儘量創設情境激趣,發展形象思維。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遊戲、現實生活場景都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通過有趣的喜聞樂見的場景引入課題,可以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彷彿自己進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給以下的思維以強動力。例如教學“用8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多媒體展示)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快樂的動物旅遊團一行32個人來到了森林飯店。森林飯店的主人貓咪笑呵呵地告訴導遊:“我們飯店裡還有5張空桌子,請隨便坐。”導遊猴兒一聽急了:“才5張桌子,我們這麼多人坐得下嗎?”貓咪一聽也不知該怎麼辦好了,它轉向螢幕,向小朋友求救:“聰明的小朋友,我這裡每張桌子坐8個人,他們32個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巡視指導。然後交流解題思路,最後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幾張桌子?算式是:32÷8。這節課,通過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課題,很好的吸引了學生興趣。在討論中學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學生暫時還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給學生設定了一道障礙,在求知心理與問題之間製造了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思維的源泉被開啟,滾滾的泉水盡情地流淌。

其次,現實生活是孕育數學的沃土。數學教學應該聯絡生活、貼近生活現實,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把教學內容附著在現實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現,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嘗試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同時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思維能力。如教《鐘錶的認識》一節,課件創設情境:畫面1:電影院門口《小鬼當家》的海報場景。畫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點整,電影院播放《小鬼當家》。小明可高興了,因為今天晚上他要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了。畫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廳牆上的時間指向了6時57分。師:小明看了看時間,會對媽媽說什麼呢?生1:媽媽快點吧,電影就要開始了。生2:媽媽快點吧,來不及了!生3:媽媽,快到七點了!畫面3:到了電影院門口,小明抬頭看了看鐘樓(鐘面顯示7時零3分)。師:小明又會對媽媽說什麼呢?生4:媽媽,電影已經開始了。生5:都過了七點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媽媽我們遲到,不能進場了……教師解釋說:“還能進場,只是開頭精彩的部分已經看不到了”。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做事情要遵守時間的教育。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 “快到7時”和“剛過7時”可以說成“大約7時”。這個很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這裡教師既沒有“告訴”也沒有引導,學生已經自覺地對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進行觀察,認識到“大約7時”就是很接近7時,知識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體驗性學習中生成。學生處於“我要學”的積極的心理狀態。

正如盧梭所說;“你要記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訴他應當學什麼東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學什麼東西和研究什麼東西;而你呢,則設法使他了解那些東西,巧妙地使他產生學習的願望,向他提供滿足他的願望的辦法。”

二、注重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發展

“手是腦的老師。”國小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新教材特點之一是重視直觀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動手操作內容。為此,操作活動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低年級教學更是如此,在操作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是每節課的核心。如教數的組成時,我讓學生先擺小棒。“8根小棒分成兩堆,該怎麼分呢?小組合作,看哪個小組分法多,哪個小組奪走紅旗。”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動作很快。邊擺邊說邊記,有的還在爭吵,都想說服對方。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自己通過努力得到了知識很是高興。再如教“9加幾”時,我先讓同桌兩人擺小棒,邊擺邊說自己是怎麼算的。然後,指名說想法,全班交流。有的說一個一個數出來;有的說9不數,從9開始往後數幾;有的說從另外一堆裡拿1個給9就變成十了,十再加旁邊的幾;還有的說從9裡拿出幾個給旁邊的一堆組成十,再加9剩下的幾就是十幾。老師把他們的想法板書在黑板上。組織討論,看哪一種方法最簡便,算的快,從而得出湊十法最好的結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通過學生親自操作,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容易,記得更牢,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