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師範教育專業雙導師制模式與執行機制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6W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師專業化隊伍的健全發展,高職師範教育類專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師範畢業生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以後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適應崗位需要和教學要求。為了促使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需要,努力縮短新教師的工作適應期,並使其在入職前就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本文以Z校 “全過程雙導師制”為例,探討高職師範類專業“雙導師制”模式和執行機制。

高職師範教育專業雙導師制模式與執行機制研究論文

“全過程雙導師制”是Z校師範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中引入的一種培養模式,這裡的“全過程雙導師制”,指的是高等師範院校為中國小師範教育類專業的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同時聘請中國小優秀的一線教師為其輔導教師,專業導師與輔導教師分工協作,共同引導和培養學生專業發展與職業發展。這種做法不僅是在見習或者實習階段進行,而且貫穿於學生們職前教育的全過程。

一、“雙導師制” 的產生與發展

19世紀90年代初,我國出現的“雙導師制”是指“由政治導師和學術導師共同負責學生工作的人才培養”[1]。“雙導師制”作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於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該模式的使用範圍由本科生擴充套件到大專生、高職高專學生,適用物件由針對學生的“雙導師制”發展到針對教師尤其是高職院校教師的“雙導師制”,實踐專業由經濟類、財會類專業發展到師範教育專業和法學類等專業,學習過程由課程學習延伸到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乃至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隨著社會的發展,“雙導師制”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的導師的概念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以前最初的時候,是政治導師和學術導師,現在則逐漸演變為校內理論型導師與校外實務型導師,或者是一個校內的專業導師與另一個校內或校外的職業導師。根據《河南省教育廳關於河南省高等學校師範教育專業課程試行“雙導師制”的意見》對“雙導師制”的界定,“雙導師制”蘊含了 3 種“雙導師”制度:第一,是對高等院校在校師範專業大學生的;第二,是對進行教育實習的高年級師範生的;第三,是對中國小生的。[2]本文所說的“雙導師制”是針對高等院校在校師範生和參加畢業實習的師範生。結合Z校實際,這種“雙導師制”是指高職師範教育類專業既配備理論教學導師(一般是來自於本校內),又配備實踐教學導師(一般來自於中國小教學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指導和培養學生成才,共同實施課程改革與教育教學研究等活動的新型的教育教學管理及人才培養模式。

二、在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實施“雙導師制”的必要性

學習師範教育專業課程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要掌握相應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能,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正是將理論與實踐聯絡在一起的一種新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既有知識豐富、長於理論教學的專家導師又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一線的實踐教學導師,他們共同配合,指導和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絡在一起。但是現在的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現在的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師範教育專業課程的設定一直以來都遵循傳統的師範教育模式,即由師範院校獨立承擔培養任務,實施的教師培養模式是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加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教學論和教育實習,這樣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調教育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由於與中國小的隔絕關係,絕大多數高校教師缺乏對中國小校社群環境、內部運作和教學實踐的瞭解,導致師範教育專業課程內容來源單一,偏於系統的理論闡釋,往往顯得抽象和空泛,少有鮮活生動的素材和針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討論;由於對中國小的各種新變化、新需求缺乏切身感受和深入真實情景的研究,使其不僅缺乏改進教師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與教學的意識,也沒有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出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新型教師。

(二)在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實施“雙導師制”的重要意義

在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運用“雙導師制”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克服現有師範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的不足。實行“雙導師制”,目的在於提升學校的育人功能,教師教育的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雙導師制”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是醫治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的一劑良方,是個性化教育的完整體現。推行雙導師制有利於在我國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與學生。

1.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質量

目前高等院校教師隊伍因缺乏具體的中國小從業經驗而顯得在知識結構方面不盡合理。“雙導師制”模式能夠解決學校理論教育與中國小課堂脫節的矛盾,使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完美結合起來。“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為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搭起了橋樑,切切實實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僅如此,該模式還能讓學生學會在社會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改變象牙塔裡過分理想的生活圖景,增加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知識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前提和表現。

2.有利於教師隊伍建設

無論是高等院校教師隊伍建設還是中國小教師隊伍發展,都能夠構建一支理論型與實務型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實施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後,師資隊伍的構成發生了質變,打破了高等院校師範教育專業課程師資構成中以理論老師為主甚至只有理論老師的局面,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小實踐基地教師的理論水平。

3.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在傳統師生關係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學生則是被教育的物件,所以學生們總是處於被動的從屬地位。通過實施“雙導師制”,可以密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4.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業滿意度和就業穩定性

學生素質提高後,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隨之提高。同時,由於學生對師範教育專業課程實際操作的認識和理解,使之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三、“全過程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Z校教師教育系承擔著本市國小師範教師培養的重任,該系在開設的師範教育專業課程中運用了“全過程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規定學生在本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深入到本市中國小進行實地參觀和實習。在這一過程中,有高校師範專業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同時也有基礎教育的一線教師直接進行示範和指導。學生們可以對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和實際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能力狀況進行考量,並以此檢驗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班隊管理、心理諮詢與輔導等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和麵對具體問題時的實際運用情況。學校以此來體現我們在人才培養中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密切結合,在具體活動中發現缺點及時改正,通過不斷提高教育悟性來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基本理念,“全學程雙導師制”的實施有利於提高師範學生的培養質量,使他們在入職前就具備較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從而達到為國小輸送優秀師範畢業生的目標。

根據增強學生綜合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總體要求,進行國小教育專業培養計劃的修訂和完善,增加教師師範教育專業課程和教育教學實踐課程的比例,在傳統老三門( 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教學論) 的基礎上增加模擬教學、微格教學、教育實習和教育調研等實踐性課程,這些課程的設定在時間上貫穿於大學全程,在空間上將校內、校外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為“全學程雙導師制”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的指導,離不開“雙導師”的遴選和聘任,學院和國小共同配備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指導教師,即為學生配備校內、校外兩個導師。校內教育教學理論導師應熱愛師範教育,熟悉教育學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非常熟悉;校外實踐指導教師應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勝任高素質職前教師培養的使命,熱心職前教師的培養工作,樂於奉獻。

建設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是“全學程雙導師制”成功實施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全學程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在師範院校和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之間穿梭,如果沒有穩固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全學程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本地的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加強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的合作,與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建立長期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

四、“全過程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1. 建立師生雙向交流平臺。

通過學院整體規劃改革建立雙向交流的平臺,通過雙向交流平臺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教學一線,及時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與體會於實踐課堂。同時,校內外導師通過學院建立的平臺,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校內導師可以及時瞭解中國小教學一線的改革與實踐,在教學或者科研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在一起;校外導師通過這樣的平臺,與高校教師的交流,可以接觸教學實踐中關注較少的教育理論知識,有助於將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結合,促進教育實踐上升為教育規律與理性認識。

2. 建立雙向交流的課堂

學院為學生建立 “微格課堂” 與 “實踐課堂”。課堂是師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完成從學生向教師的思想轉變,但是職業技能的培養則需要技能教學的引入,技能教學不僅僅是教法的講解與思考,更重要的是,教法的應用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常常進行大課堂的理論教學,教學效果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顯現,微格課堂可以彌補這個缺憾。雙向交流課堂平臺的搭建,引入校外導師建立的“實踐課堂”,帶領學生直接進入實踐教學,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中國小教學實踐相融合,實現校外導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交流。

3. 建立高校與中國小共育的整體環境

傳統的師範教育,學生職前教育的環境以校園環境為主,高校的校園環境更多地影響學生在學術領域內做進一步的發展與探究,缺乏對職業環境的建立。通過學院的改革,建立高校、中國小共育的整體環境,可以在學生職前教育中融入職業環境,讓學生提前進入職業領域,有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做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發展自身的職業技能,及早通過實踐環境瞭解自身職業技能的缺漏之處,及早彌補。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出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高等院校專業設定應將師範生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職前教師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和職業技能的提升等都納入其人才培養計劃之中,而“全學程雙導師制”在專業的實施有利於解決傳統師範教師培養模式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為專業職前教師培養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當然,這種新的培養模式的貫徹實施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對於高等院校而言,加強自身課程設定的改革,加強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的聘任和管理,加強和中國小校的合作都是目前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全學程雙導師制”才能夠順利實施,高等院校師範生的培養質量才能夠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