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才智咖 人氣:1.82W


  論文摘要:我們正處於一個劇烈變革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轉型為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同時也對一些相沿成習的教育觀念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必須革除重音樂技巧輕文化知識、重音樂技術輕音樂理論、重本專業輕相鄰專業、重文字知識輕實踐能力等觀念。開放型、綜合型、思考型音樂人才是高校音樂教育的最終培養目標。

論文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創新;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還存在著某些滯後的觀念,這與高速發展的社會和日益更新的'文化是極不諧調的。這種滯後與不諧調,使我們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轉變和更新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觀念之一:重音樂技巧輕文化知識。

這種觀念,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我們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招生的文化錄取分數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這種觀念是其錄取標準的“派生品”。儘管近些年我們已經意識到降低高校音樂藝術專業的文化錄取分數的危害性,但由於歷史的因素,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意識:“高校藝術專業錄取的文化分低”。言外之意,考不上普通院校,考藝術院校。報考藝術專業是部分考生開啟大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是通向大學之門的一條“捷徑”。抱有上述觀念的學生在每年的師範藝術考生中佔60%左右,其中一部分考不上其他專業的考生把眼光轉向音樂專業,從而日夜加班突擊音樂技巧,以儘快實現大學夢。那麼,其他40%的藝術考生呢,對音樂的熱愛是真實的,同時文化知識也開始“滑坡”,但是他們並不擔心考不上大學,原因不言而喻。不管抱什麼心理,這些學生進入高校之後重音樂技術,輕綜合文化知識,是必然的結果。

上述學生帶著業已形成的觀念進入高校後,儘管教師每天強調綜合文化知識的重要意義,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先期形成的觀念。從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學生寧願每天在音樂技巧上花更多的時間,寧願在音樂技巧上投更大的“資“,寧願在音樂技巧上吃更大的苦,也不願在綜合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提高上下功夫。因此,原本進校之前文化知識水平就較低,進校之後,對英語、大學語文、大學心理學、哲學、藝術概論等課程,又如何能學進去、學得好?某高校音樂系在每年文化考試中,儘管考前均採取強硬的杜絕考試作弊的措施,但每年仍然有不少學生抄襲、作弊,領導、教師對此感到非常棘手。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是一種必然的現象。音樂專業的學生,錄取時文化課的分數均在不及格甚至更低線上,進校後學校又不單獨為這些學生補課,這樣的文化基礎要想考及格,只有一條路——作弊。

觀念之二:重音樂技術輕音樂理論。

學生的具體表現:對音樂技術學習有直接作用的課程感興趣,對基礎理論課,如史論、音樂美學、和聲、配器等課程均不感興趣。有些課程即使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生被動學習,也不能真正深入進去。學生們認為,這些課程與所學技巧並無太大的關係,這些課程不能幫他們在畢業後“謀生”。加之教師強調某些專業技巧課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技巧練習方面。

即便是有些學生對某門音樂理論課感興趣,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僅有純音樂技術的提高,而沒有音樂理論水平的提高,是不能促進音樂全面素質的提高的。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辯證關係。因此,往往造成音樂技術與音樂理論學習的失衡。實質上這種失衡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會產生潛在的影響。

[1][2][3]下一頁

關於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