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風吹過原野-追尋資訊科技情境教學的“源點”

才智咖 人氣:1.56W

當微風吹過原野——追尋資訊科技情境教學的“源點”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  高鷹 213000
摘要:資訊科技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上,學生往往會受遊戲、網路的影響。由此,“課堂情境教學”成為了資訊科技教師改變課堂教學公認的方法之一。那麼,情境教學從何而來?本文立足於筆者的實際教學工作,以國小低中年級的資訊科技教學實際為藍本,淺談對資訊科技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源點追尋。
關鍵詞:情境教學 教材 生活 問題創設 師生情感

當微風吹過原野-追尋資訊科技情境教學的“源點”

 作為教師,課堂教學是否精彩是把握課堂秩序井然進行的關鍵因素,是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最有效的方式。由此,“情境教學法”的提出和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了教師的教學與管理。但與之同時,諸多教學一線的教師卻陷入了“為了情境而情境”的教學怪圈,這種只關注於表面現象而無實質教學效果的問題原因主要在於教師無法合理的把握“情境教學”,那麼情境教學從何而來呢?
 一、情境教學的概念。
 如果把課堂比作是賦予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那麼,情境教學就是原野上吹過的微風,帶來無限的生命力。
 情境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核心是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慾望,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不能僅僅是自己在那裡當演員,還更應該做好導演的角色,讓師生共同參與演出並獲得情感體驗。
 二、情境源於什麼?
 (一)、情境源於教材。
 1、對書本文字教材的推敲。
 書本文字,是最直接的教學資源。資訊科技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簡單的書本文字孕育著深層的含義,但不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比如,《國小資訊科技(上冊)》一書中的第一課《資訊與資訊科技》,書本對“資訊與資訊科技”的解釋很簡單: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資訊,傳遞資訊的方式是資訊科技。寥寥幾筆,學生很難了解、分清資訊與資訊科技的含義。在反覆的推敲中,卻可創設別有一番趣味的情境:
 根據計算機課堂,學生對玩遊戲有著一股子勁的現象,將教學內容編排以遊戲的方式展開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與文字較量的過程中,抓住學生的目光,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師:老師很想認識大家,我們玩個“打電話”的遊戲,好嗎?
 生:好!(學生感興趣的同時,參與興致很強。)
 師:你好!(打手勢)
 生1:你好!請問你是誰?
 師:我是高老師,你是誰呀?
 生1:我是XXX。
 師: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祝你學習進步,再見!(說出學生優點)
 生1:老師再見!
 師:誰再來?(選擇1位其他性別的學生,情節類似。)
 簡單的遊戲激發學生表現慾望,再次選擇一兩位進行互動,最後全班一起遊戲。
 師:想不想一起來?
 生:想!
 師:你好,我是高老師,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生:我叫XXX。(每位學生都大聲的喊出自己的名字,期盼老師聽到。)
 師:我想和你交朋友,願意嗎?
 生:願意!
 師:祝同學們學習進步,再見!
 生:謝謝老師,再見!
 師:XX班的同學做的真棒,老師很喜歡!“剛剛我們打電話所產生的聲音、看到的圖象,即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資訊。”我們說“傳遞資訊的方式叫資訊科技,所以電話是一種資訊科技,你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教師利用簡單的書本文字,創設了遊戲情境。由一位學生到若干位學生,直至將互動的觸角延伸到全班,這一過程中,學生參與性很強,注意力集中,這時,教師總結遊戲情境的創設,既完成了知識目標的建構,又在第一堂課上向學生介紹了自己,更重要的是這種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教學,效果顯著。
 2、對書本圖片素材的利用。
 翻開漂亮的書本,除了簡潔的文字說明外,還有許多漂亮的圖片,比如認識“計算機的桌面”,書本上清晰勾畫了“圖示、滑鼠指標、開始按鈕、工作列”。這就為教師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基礎:今天來場比賽,翻開書本第9頁,記住“桌面”這張圖。我說停就停。比比誰的記憶力最強!這不,一聽比賽,學生們甭提有多高興了,教師利用書本圖片素材產生比賽情境的教學方式適用於很多繁雜名詞的記憶。
 3、對輔助教材的選擇。
 除了教科書外,還有許多有利於學習的資料,優美的畫面、逼真的場景、生動的錄影都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利器。
 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色彩鮮明,呈現動態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多媒體的影象、動畫等,可以利用生動的動態形象資訊來展現事物的變化過程,放大微觀,縮小巨集觀,很好地解決學生由直接感覺到形象思維,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在使用其創設情境時,大都需要對它們進行製作和加工,以滿足教學的要求。要求教師對圖片及動畫處理軟體有一定的使用基礎。影象處理常用的軟體是Photoshop,動畫是Flash,視訊處理有會聲會影,Premiere等。
 (二)、情境源於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源於生活的教育是無痕的教育”,資訊科技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資訊就在身邊,感受到資訊的趣味與資訊科技的作用,對資訊科技課程產生親切感。同時,資訊科技的實用性,決定了資訊科技學科的現實性,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資訊科技,再把學到的資訊科技應用到現實中去。
 1、用生活經驗創設情境,用情境再現生活。
 教師的生活經驗給予其設計的理念。教師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現象,採用多種方式創設激發學生問題意識與探究慾望的教學環境。在資訊科技課堂中創設富有趣、異、疑特徵的小而具體、新而有趣、難度適當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感受到信心技術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問題展開探究,提高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知識的能力。
 學生的生活經驗給予其想象的翅膀。學生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問題。教師根據這一特徵處在學生的角度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最想知道的就是教師應該創想的。大抵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國小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
 2、關注社會實事,為情境教學添磚加瓦。
 重構學生自播自導模式,力求有所突破與創新,採用了學生自播自導時事新聞的模式,努力尋求與書本知識的契合點,匯入社會實事教學,進而使學生在資訊科技課堂中能談古論今,教學課堂環境得以優化,呈現生機與活力,充滿濃濃綠意。如在學習《國小資訊科技(下冊)》《設定版面》一課中,結合2010年世博會在中國開展的社會現實,創設製作世博會綠色通行證的教學情境:
 教學內容: 生活,讓城市更美好
 教學設計流程:
 小眼觀世博:頁面設定
 大眼看世界:分欄                      世博會綠色通行證
 綠色遊世博:美化
 整堂課在社會實事的背景下展開設計,學生參與性很強,同時使課堂教學更接近於現實生活,滋養了學生的情感生活。
 (三)、情境源於對問題的設計。
 1、教材中的“小問號”。
 (1)、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創造性的把書上的“句號”轉變成“問號”,把“問號”溶於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遇到問題,促使學生努力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去質疑、探索、求解。
 (2)、“多用短句”。學生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問題思考的能力。教師播放一段影片,問學生“剛剛我們觀看的有關於……的故事中,你覺得……怎麼樣呀?”這種很長篇幅的問題不利於學生思考,同時也限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改用“你發現了什麼?”短句的設問,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發出不同的聲音。
 2、課堂上的“隨機應變”。
 問題的.設計決定了學生對問題思考的角度。一個問題的丟擲期盼引起學生共鳴。但有時仍不可避免的出現學生無法回答的尷尬情形,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問題,適當的注入提示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3、追“問”的魅力。
 問題的出現立足於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課堂上設定了創造質疑和答問的良好氣氛。質疑和答問或討論才能活躍,標新立異的“出格”問題和答案才能出現,對於這些問題和答案不論正確與否,都要受到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情境源於師生情感。
 1、創設情境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作為教育受體——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目標需要老師有目的的加以關注和定性培養。課堂情境的創設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
 (1)、學生最想聽的就是教師應該講述的。
 在與學生談到“資訊科技”在古代與現代中的應用時,總以講故事的形式展開:話說很久以前,敵國軍隊侵犯我國領土,皇帝派遣將軍前去鎮壓。如果你是皇帝,很想知道戰況,你會讓將軍怎麼做呢?讓每位學生在故事中設定角色,暢談想法。學生在教師故事的情境中聽得津津有味、說得痛快淋漓。
 (2)、學生最想做的就是教師應該提供的。
 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操作、實踐,尋找規律方法,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2、創設情境教學與師生關係的辨證發展。
 為教育受體——學生的積極情感目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實施教育和定向培養。教師在情境教育活動中應該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重視學生的積極的情感教育。
 (1)、教學應該“以情動人”。如在國小資訊科技(上冊)第二課《認識計算機》的教學時,給學生介紹了一位好朋友“電腦”。在與這位朋友的互動遊戲中掌握基本的電腦組成部分的知識結構,最後有技巧的讓“電腦”朋友與同學們說“再見”!要有禮貌,愛護電腦,做到正確關機,要互相幫助、營造和諧環境,遵守機房紀錄。在“七巧板遊戲”教學時,提出教學小任務,詢問學生“有趣嗎?”激發興趣,提出問題,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滑鼠。同時,引起學生思考:課堂遊戲比網路遊戲更有趣、更有用。
 (2)、教學應該“以情育情”。教師應該給予每一位學生愛、尊重和理解。用愛心對待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堅持以飽滿的熱情教學,才能化解瀰漫在師生之間的摩擦和矛盾。如在鍵盤指法教學中,要求學生雙手放在基準鍵上,聽口令、看鍵盤、打字母。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不滿足於按部就班的學習,他們想的卻是“如何更快的打出需要的字母來”,懷揣著小聰明,他們憑藉著自己的記憶力,閉著眼睛,用雙手在鍵盤上跳躍。摸索出鍵盤字母排列的方式!發現這種作弊的情況,我不但沒有怒斥學生,批評他們不按照要求學習,反而先肯定他們敢於嘗試、努力學習的態度,再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審視其行為和動機。教育學生就應該不斷的要求自己,這樣做既使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高,還在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了成功的教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雙方心情舒暢,教育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善於發現和利用好“教材、生活、問題、情感互動中”的情境教學源泉,能否積極與學生溝通,充分關注學生學習成長的各個層面,興趣引路、智慧搭橋、情感滲透,讓我們攜手在資訊科技的枝節上開出別樣的花朵!

參考文獻:【1】網上參考. 林妙霞. 依託教學設計、培養資訊素養
 【2】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顏承元.用心經營課堂教學
 【3】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學(第二版).張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