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重要性水平探討

才智咖 人氣:2.24W

一、審計重要性概念及其意義

審計重要性水平探討

(一)審計重要性的概念界定

審計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和判斷的錯報及漏報的最大限額。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221號——重要性》:重要性取決於在具體環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重要性實質上強調了一個“度”,在審計報告中,允許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或不正確的存在,但是要以這個“度”為界。如果會計資訊的錯報或漏報可能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或判斷,就可認為重要,否則就不重要。在審計實務工作中,審計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數量表示,是一個數量門檻或金額臨界點。

(二)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意義

設定重要性水平是現代審計的一個創新。審計實務中運用重要性原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一是有利於防範審計風險。重要性水平的恰當判斷對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質量有重大幫助作用。在抽樣審計下,審計人員對未審計部分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風險的大小與重要性水平的設定、重要性的判斷有關。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二是有利於提高審計效率。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被審計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組織結構日趨複雜,經濟事項日漸頻繁,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審計中使用審計抽樣愈加普遍,而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及列報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錯報,在審計抽樣確定樣本規模及評價抽樣結果時顯得異常重要。重要性概念為解決審計人員的抽樣決策問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從而大大提高審計效率。三是有利於降低審計成本。由於審計費用預算與時間預算方面的考慮,審計人員必須在成本與效益之間進行權衡。重要性原則的正確運用,可以適當減少審計程式,縮小測試範圍,使審計人員把審計重點放在那些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決策的方面。

二、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一)從數量上考慮重要性水平 下載論文

從量上考慮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審計計劃中重要環節,一般可以從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及列表認定層次兩個方面展開。

(1)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準則明確規定,在計劃審計工作時,註冊會計師應當在考慮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審計的目標、財務報表各專案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以及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發現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

在計劃階段確定重要性水平時,執業人員應先選擇一個適當的.基準,再選用適當的百分比乘以該基準,從而得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實務中,有許多彙總性財務資料可以用作確定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基準。《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12條規定:“註冊會計師應當合理選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斷基礎,採用固定比率,變動比率等確定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斷基礎通常包括淨利潤、總資產、淨資產和營業收入等。”並結合實務給出了一些相應百分比的參考數值(見表1)。《中國註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指南》(2007年修訂)則又新增了兩個基準,即費用總額和毛利,同時對相關基準參考資料予以修訂,具體如下:

TAGS: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