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特點及與社會適應的關係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5.87K

情緒調節策略是指為達到情緒調節的目的,個體進行的有計劃、有意圖的意志努力及行為反應。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在個體社會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否選擇合適的情緒調節策略以適應社會情境與年齡有關。己有研究關注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之間的關係,但多以西方人為研究物件。本研究考察中國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的一般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關係。

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特點及與社會適應的關係分析論文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採用分層整群抽樣法從杭州市一所國小和一所中學的5~8年級中抽取8個班為研究物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共發放問卷290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92% )。有效被試共268名,平均年齡(12. 99±1. 27)歲,其中男生138名,女生130名。5年級學生71名,平均年齡(11.44±0.82)歲,其中男生34名,女生37名;6年級學生61名,平均年齡(12. 82±0. 65 )歲,其中男生38名,女生23名;7年級學生66名,平均年齡(13.50±0.71)歲,其中男生36名,女生30名;8年級學生70名,平均年齡(14. 20±0. 70)歲,其中男生30名,女生40名。

1.2研究工具

1.2.1 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 採用鄧欣媚、桑標(2011)編制的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問卷來測量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情況,該問卷採用Likert五級評分:“從未這樣做”到“總是這樣做”記為1~5分,Cronbach'sα係數在0. 65~0. 85之間。該量表分為兩個分量表,共35個專案,其中負性情緒調節分量表20個專案,正性情緒調節分量表15個專案。

1.2.2 社會適應量表 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採用鄭日昌(1999)編制的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共有20個專案,記分規則為選擇“是”記1分,“無法肯定”記2分,“不是”記3分,反向題反向計分,Cronbach'sα係數為0. 702。

1.3統計分析 採用SPSS18. 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運用方差分析、多元迴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情緒調節策略的性別與年齡差異 對負性情緒增強調節、負性情緒減弱調節、正性情緒增強調節、正性情緒減弱調節分別進行了2(性別:男,女)(4(年級:5,6,7,8年級)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負性情緒增強調節維度上,性別和年級的主效應都顯著,男生負性情緒增強調節使用傾向性高於女生;不同年級青少年在負性情緒增強調節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後檢驗發現,5年級和6年級青少年負性情緒增強調節使用傾向性顯著高於7年級和8年級青少年(P<0. 01)。在負性情緒減弱調節維度上,性別差異達到了邊緣顯著,女生負性情緒減弱調節使用傾向性高於男生;年級的主效應顯著,事後檢驗發現,5,6,7年級青少年負性情緒減弱調節使用傾向性顯著低於8年級的青少年(P <0.05), 5,6,7各年級間無顯著差異。在正性情緒增強調節的維度上,性別和年級的主效應和互動效應均不顯著。在正性情緒減弱調節的維度上,性別差異不顯著;年級的主效應顯著,事後檢驗發現,5年級和7年級青少年正性情緒減弱調節使用傾向性顯著低於8年級青少年(P<0.05),其他各年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2.2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相關分析 控制青少年年齡後,對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指標進行了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負性情緒增強調節與社會適應能力顯著負相關,負性情緒減弱調節和正性情緒減弱調節與社會適應能力顯著正相關,正性情緒增強調節與社會適應能力無顯著相關(均P<0.05)。

2. 3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的迴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關係,以社會適應能力為因變數,以情緒調節策略為預測變數,進行多元逐步迴歸。由於四種情緒調節策略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迴歸分析的同時進行了共線性診斷以檢驗預測變數之間是否存在自我相關,結果共線性容忍度(Tolerance)均大於0. 5, VIF均小於2,說明四種情緒調節策略之間的共線性關係在可接受範圍內。迴歸分析發現正性情緒減弱調節和負性情緒減弱調節能正向預測青少年社會適應,負性情緒增強調節能反向預測青少年社會適應(均P<0.05)。

3討論

3. 1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具有社會性意義的情緒調節策略;年齡較長的個體更多地傾向於採用不具破壞性的、能維持人際和諧的情緒調節策略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情緒衝突。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的發展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且與情緒效價有關。主要表現為青少年越來越多地使用情緒減弱調節,越來越少地使用情緒增強調節,且6至7年級青少年負性情緒增強調節傾向下降最迅速,7至8年級青少年負性情緒減弱調節傾向上升最迅速,8年級青少年正性情緒減弱調節使用傾向性最高,這提示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發展可能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先發生負性情緒增強調節的下降,後迎來負性情緒減弱調節的提高。這一大膽的推測尚待進一步研究驗證。分析其可能原因,一是控制能力的增強使青少年能夠採用壓抑、忽視等負性情緒減弱調節來控制和調整自己不合時宜的躁動情緒,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二是國小高段青少年面臨“小升中”的重要學業階段跨度,處於焦慮、壓抑等負性情緒的情境中,使之越來越熟悉這些負性情緒,同時也磨練了青少年負性情緒調節能力。與負性情緒不同,正性情緒本身並不會對青少年造成傷害,反而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如自信心、愉悅感等),所以青少年對正性情緒的調節訴求可能沒那麼強烈,造成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發展情緒效價的分離。此外,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情緒的過度表達往往被認為是不具發展適應性的,會影響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些情緒調節要求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傾向性。

有關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發展的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存在分歧。本研究結果支援青少年在情緒調節策略發展具有性別差異這一結論,認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負性情緒增強調節,更少地使用負性情緒減弱調節。男女生身心發展的差異以及社會對性別角色的不同要求是導致上述的結果的兩個因素。相較於女生,男生一方面身心發展較慢、控制能力較低,另一方面又被鼓勵冒險、大膽、表達等品質,從而使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負性情緒增強調節,更少地使用負性情緒減弱調節。

3.2青少年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關係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情緒調節策略能顯著預測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具體表現為正性減弱調節和負性減弱調節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起正向預測作用,負性增強調節則起反向預測作用,但正性增強調節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無顯著的預測作用。首先,情緒減弱調節更具社會性功。具有適應性的情緒調節策略能夠增強個體適應社會的技能,個體通過對自身情緒、他人行為及人際氣氛的監控,分析當前情境需要,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情緒調節策略來應對當前情緒情境,消除衝突,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其次,正性情緒減弱調節能促進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例如當一個學生取得優異成績但又不驕不躁,繼續努力學習時,容易給人謙虛、真誠的好印象,老師和家人會給予更多的褒獎,同伴也更加佩服他,更願意與他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