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係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3W

一、學校體育的地位之含義

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係分析論文

學校體育的地位一是指學校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二是指學校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學校體育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的任務、內容、方法,直接關係到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部署。一方面學校體育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學校體育教育重心的轉移,學校體育作為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基礎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學校體育通過系統的教學為競技體育培養人才,為大眾體育人群打好體育基礎。目前學校體育教學的最大弊端在於重心偏後,重過去,重眼前,功利主義教學制約了學校體育的教學發展,使體育教學中現有的矛盾越發突出。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育過程,學校體育的物件是正在發育的青少年,體育在學校教育中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有自己獨立的`發展目標,即促使學生的機體得到完美的發展。所謂的完美髮展,就是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形態、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充分、均衡、協調的發展,這是學校體育的另一個目的。

二、社會體育的重要性

學校作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學校體育理所當然地被包括在社會體育之中,學校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一個分支或稱之為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但學校體育必然會受到社會體育的制約。同為學校體育實踐也影響社會體育的發展。它們屬於屬種關係,前者是後者的屬概念,而後者是前者的種概念,它們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在人的一生中,學校教育處於中間環節,是連線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橋樑,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故當我們探討體育可持續發展時,應把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協調發展和未來的社會對人才健康素質的需求作為考慮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三、影響學校功能發揮的因素

我國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要接受9~15年的教育,體育又是其中一門時間跨度最長的課程。通過長時期的體育教育,學生應具有合理的體育知識結構、基本技能,培養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及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為進入社會參加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個人體育連續長期地進行。但國家體育總局於1997年對我國社會體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經過學校教育後的人進入青少年時期有中斷體育活動的現象。在中斷體育活動的人中,20歲以下者佔50.7%,30歲以下者佔78.8%,說明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養成經常鍛鍊的習慣。

四、體育觀念陳舊

學校體育實際地位與應有地位明顯不符,各級領導對學校體育管理規章貫徹不力,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仍處於從屬地位。體育課時難以保證,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場地設施條件較差,其根源仍是指導思想問題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重智輕體的傳統觀念嚴重阻礙著體育的發展。加之,在我國身體條件並不影響學生升學和今後的勞動就業,故體育鍛煉被學生、家長老師所忽視。

五、體育文化氛圍稀薄

學校體育作為體育文化傳播的主渠道,不僅要讓全體學生接受並享有體育,而且要把體育文化融入學生的體育活動實踐中,使學校體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活動。體育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而且還要將體育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現有的學校體育教育過分偏向於增強學生體質,突出近期的顯性效果,忽視了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意志作風、行為習慣、生活觀念等一系列文化教育的長遠潛在性功能。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十分稀薄,大部分學校都是在一年一度的運動會舉辦時熱鬧一陣,而且偏重於在低運動水平的基礎上爭奪錦標,長期和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並以此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的學生人數偏少。在全球倡導終身教育,已開發國家學校體育穩步健康發展並有力支撐其社會體育的大潮中,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步伐稍顯滯後。

六、教學內容繁雜而脫離實際

由於體育教學的專案多,內容龐雜,項與項之間內在邏輯關係不強,加之國小、國中、高中教學各個階段又有獨立的教學計劃安排,相互之間缺乏系統的連貫性、遞進性,使體育教學內容有時太多、太雜,缺乏新穎性。在12年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必修教材達550項左右,設想在這種課時有限、教學內容龐雜的條件下,體育教學又能教會學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