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整合社群教育資源策略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3.9K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裡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整合社群教育資源策略探微。”在組織與實施中,又指出“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由此可見,充分開發和利用社群教育資源,建立新型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熱點。但如何在本土資源上做文章,把社群、家庭的一切有利資源轉化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同步、協調地提高孩子的素質,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幼教實踐工作者須深入探討的問題。筆者想就此問題與同行交流、討論。

幼兒園整合社群教育資源策略探討論文

一、建立資源庫,為資源整合提供基礎

幼兒園可用的社群資源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包羅永珍,有些資源具有即時性,比如社群內的重大活動——元宵燈會、重陽舞獅會等等,對這些活動的時間,幼兒園是無法自己安排的;有些資源具有長效性,如社群內的各種設施等;有些資源具有不可重複性;有些資源可以反覆使用等等。因此,分門別類地收集各種社群教育資源,建立資源庫是運用好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的保障。為了建立一個完善的資源庫,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一)普查

對潛在的可用資源進行普查,是建立資源庫的第一步,我們只有在瞭解了周圍資源的分佈情況下才能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資源庫。在普查剛開始時,教師們有一些盲目性,如沒有重點,什麼都想要,沒有秩序,所以剛開始時速度很慢、效果不明顯,而且有重複工作的現象。一段時間後,在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們改變了工作思路,先對幼兒園周邊的資源進行粗線條的瞭解,而後根據資源本身的特性及其與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關聯程度進行細化,園長之友《幼兒園整合社群教育資源策略探微》。從2005年9月起,幼兒園成立了“教育資源調查小組”,教師們以幼兒園為圓心,對方圓1公里內的社群資源進行了調查,瞭解了社群內企業、事業單位的分佈,瞭解了它們的產品及其他相關情況,並對醫院、菜場、學校、郵局、銀行、書店、公園、居委會等設施等進行統計,與小區居民交談,使每位教師對社群中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分佈情況有了深入、細緻的瞭解。同時,為了保證資訊的準確性,教師們還設計了調查表,對有特別內容的資源進行了全面的瞭解。從2006年2月起,在原有基礎上,我們又擴大了普查範圍,對幼兒園方圓3公里以內的社群資源進行了調查,獲得了更豐富、詳細的資源資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在挖掘園內資源的基礎上,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了園外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有關 “人”的資訊的開發更是重中之重。教師們對社群中有重要教育元素的人員進行了摸底調查。如利用家長資訊表,對與幼兒共同生活的成人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的工作單位、職業、愛好及聯絡途徑,挖掘家長潛在的教育因素。教師們也由此瞭解到家長從事著會計、裁縫、木工、護士、電腦工程師等五花八門的職業,還有些家長愛好編織、廚藝、花藝、下棋等。我們把這些調查資訊進行彙總,為日後開展多樣化的家園互動活動提供了資訊支援。

(二)管理

1.繪製資源分佈圖

2005年11月,我們用繪圖的形式對調查所得資訊進行了統計分析,繪製了第一張“城北幼兒園教育資源分佈圖”。這張圖涵蓋了社群的各種設施如商店、銀行、醫院、學校、種植園地、社群活動中心等108個,既標註了工廠、商店等的具體位置,也對其產品或服務特色等作了說明,使教師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這些社群教育資源,也使家長能進一步明白幼兒園課程的來源以及自己可以為幼兒園提供的資源。隨著資源調查範圍的擴大,2006年5月我們又再次繪製了分佈圖,完善了相關資訊,使資源分佈圖具有了更大的利用價值。

2.分類整理資源

社群資源只是潛在的教育資源,只有對資源進行分類和篩選,並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才能使之成為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因此,有必要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正是通過分類整理,我們讓一些資源成為了幼兒園的“共建單位”,如消防大隊、蔬菜園藝場等;一些資源成為了幼兒園的“材料供應庫”,如廢品收購站、麵包房、傢俱廠等;一些資源成為了幼兒園的“專題活動庫”,如雕塑廠等;一些資源如社群裡的醫生、電腦工程師等成為了幼兒園的“家長導師”。至此,幼兒園初步建立起了一個教育資源儲備庫。通過分析和嚴格的篩選,根據資源在課程中的不同價值,幼兒園與26個單位建立了長期聯絡(如百姓超市、城北菜場、園藝場、城北雕塑工藝中心、東渡服裝廠等),建立了由家長及其親友組成的16個相對穩定的各具特色的“導師組”,從而為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用活資源,為資源整合提供平臺

教育資源的多元化使幼兒有了更多的選擇來確定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有助於讓幼兒對學習一直保持一種新鮮的感覺,從而主動地建構知識和經驗。我們從幼兒發展和活動的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家庭和社群中的人力資源、社會文化資源、自然資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平臺,讓幼兒在自主選擇中獲得發展。

(一)請進來

主要通過 “家長導師”“家園同步遊戲”“家長輔助教學”等形式,鼓勵家園互動,將社群資源中可移動的部分“請進”幼兒園;對於不能移動或不便移動的,採取繪畫、錄音、錄影等方式,將社群的影音影象帶入教學情境之中,從而使社群資源真正走進幼兒園。如在“家長導師”活動中,我們請家長中的裁縫、木工、護士、鞋匠、剪紙工、編織師、麵點師等有一技之長的人,充當志願者,直接擔任幼兒的“導師”,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導師、跟導師、嚮導師學習。教師在活動前和 “家長導師”共同制定活動的選單,確定每一個活動的內容、形式和目標,並且在活動中不斷豐富導師制的內容,擴大導師資源庫,從而加大了孩子的選擇機會,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長職業或愛好方面的教育資源。

又如在“家園同步遊戲”中,教師和家長共同收集了大量來自本土的民間遊戲,在幼兒園和家xx同進行,這不僅增加了親子聯絡,而且為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家園互動提供了基礎。

“家長輔助教學”則是在家長委員會中成立幼兒園的“智囊團”,這個團裡的每個家長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家長群體的縮影。幼兒園定期將他們請進幼兒園,讓他們協同教師共同分析幼兒的發展特點,交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容易忽視的問題及家長與幼兒園容易產生分歧的原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彌補教學活動中的不足。

另外,幼兒園為了保障與每位家長的溝通,還開設了家長會客室、專題討論、網路部落格、互動會談等平臺,讓家長們有機會與幼兒園交流討論,發表見解,既可以反映家長的心聲,也可以向幼兒園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家長會客室,骨幹教師輪流值班,每週一次,每次一個話題,接待家長來訪。每學期有18個專題,涵蓋了孩子發展的多個方面,受到家長的極大歡迎。

總之,家長群體和社群力量的加入大大激活了幼兒園的課程,由此生成的活動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孩子們樂於參與,同時豐富多樣的活動還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孩子素質的普遍提高。

(二)“走出去”

1.與大自然對話

幼兒園充分利用周圍得天獨厚的社群資源優勢,組織幼兒參觀實踐、交流表達、動手嘗試,讓每一個孩子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如:春暖花開時,市內最大花圃就近在咫尺,我們帶孩子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秋收時節,廣闊田野就在眼前,孩子們一起去撿落葉、拾稻穗、剝豆莢,開展豐盛的野餐活動,體驗生活的樂趣;幼兒園附近有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我們帶孩子去田野看農民播種、施肥、治蟲、收割、耕田、除草,並讓幼兒參與勞動,體會勞動的辛勞及收穫的快樂,真正讓大自然大社會成為了活教材。

2.在生活中體驗

我們充分利用豐富的社群資源,帶孩子們回到現實生活,體會生活的本色,如帶幼兒進行商品調查、戶外教學、社群訪問、社群參觀、社群遠足等。在熱鬧的城北菜場及城北百姓超市,孩子們通過自己購物,認識了貨幣、瞭解了買賣、認識了各類商品、學會了討價還價;通過和叔叔阿姨交流以及合作購物,為其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奠定了基礎;通過參觀圖書館、郵電局,瞭解工作人員為社會服務的情形,等等。每個活動都融進了孩子的親身體驗、直接感受,讓生活和學習真正成為一體。

另外,在“走出去”活動中,我們還讓孩子們學習為社群服務。例如認養樹木、美化環境、為老人服務、參與節日活動等,並且組織幼兒到社群場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了美術展覽、舞蹈表演、戲劇表演等,這不僅增加了社群的和諧氣氛,而且提高了幼兒自我表現的能力和經驗。幼兒園還結合社群的要求,讓孩子們融入到社群的大活動中去,為社群服務做宣傳。如在幼兒園所處的揚舍鎮城北街道大規模的 “爭當五星家庭”宣傳活動中,我們組織孩子們參加了文藝演出,效果顯著。

在幼兒園、家庭、社群教育資源的這種一體化運用中,幼兒的學習呈現出直接性、經驗性與獨特性。幼兒可以運用多種感官& 通過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進行學習,教育過程成為幼兒自發參與、自主學習、自由表達、獲得身心愉快發展的過程。教育真正實現了人的發展,為每一位孩子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同時也為教師發現孩子的潛質、有目的地提升幼兒個體的發展目標奠定了現實基礎。

此外,為了確保資源整合的成效能夠最終落實到孩子的發展上,我們還加強了對教師的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求教師樹立“資源創造者”的觀念,不對家長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不把社群當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明確社群資源需要每位教師的悉心珍惜,幼兒園與社群共為一體,只有兩者密切交流與互動,才能有效實現社群教育資源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建構強有力的社群支援系統。教師應認識到,社群本身是一個豐富的學習場域,社群空間就是我們的教室,社群文化就是我們的教材,社群人士就是我們的老師,幼兒園教師應該成為“社群的學習者”,虛心向社群學習,不以“社群改革者”或 “社群教育者”自居,而應樹立向社群學習、在社群中學習的觀念。只有這種謙虛的態度,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社群教育資源與幼兒園課程的有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