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探析

才智咖 人氣:1.32W

明確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培養目標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一般都把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急需的實用型、技能型高等專業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隨著多媒體、網際網路、遠端通訊的進一步應用和普及,現代的高新技術對電算化會計產生了空前的影響,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發展,會計電算化也在不斷地發展,目前會計電算化已經相當普及,各高校也紛紛開設會計電算化相關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會計電算化學科也需要不斷改革,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電算化操作嫻熟的會計從業人員,在這一過程中,大大小小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會計電算化的課程結構設定不合理、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參與度、課程實踐環節薄弱、缺少多媒體教學環節、任課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會計電算化的人才培養,本文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工作以及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和了解,從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經過分析,給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和改革方案,以期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進行簡單地探討。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

引言

我們知道,會計電算化是以計算機為介質來處理會計實務的一種方式,它巧妙地將會計工作與計算機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實務的處理效率和正確率。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發展,會計電算化也在不斷髮展,目前會計電算化已經相當普及,各高校也紛紛開設會計電算化相關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會計電算化學科也需要不斷改革,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電算化操作嫻熟的會計從業人員,在這一過程中,大大小小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會計電算化的課程結構設定不合理、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參與度、課程實踐環節薄弱、缺少多媒體教學環節、任課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會計電算化的人才培養。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個企業單位也紛紛設定會計電算化這一崗位,因此一名專業理論知識紮實、會計電算化技術嫻熟的會計人才是十分受企業歡迎的。因此,各個高校也紛紛把會計電算化設定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了培養適合社會時代要求的會計從業人員,必須不斷地改革創新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適應時代潮流。本文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工作以及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和了解,從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經過分析,給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和改革方案,以期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進行簡單探討。

一、當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課程結構設定不合理

由於目前的學生課業要求較重,高校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安排總課時有限,往往是理論課加實驗課的模式,並且理論課的課時與實驗課相比一般接近2:1,甚至更高,這樣學生的財務軟體就會僅限於總賬學習、報表製作、工資的分配和固定資產等一些十分常見的模組,再加上課時較少,也只能對財務軟體進行簡單操作,這種操作往往也是最基本的,沒有深入、綜合和系統地去接受訓練,這樣就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強,技能不夠高。

1.2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參與

現行階段,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教學往往是教師講授課本知識為主,課堂上教師會對軟體進行一定的演示,教師仍然是佔據主導的位置,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些對於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培養極為不利,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碰到問題也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總之,這種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1.3師資隊伍綜合素質不高

我們知道,會計電算化課程性質本身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講授水平和能力,還要對課程中的財務軟體及計算機操作十分熟悉,但是目前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速度極快,加上會計理論更新發展也十分迅速,教師對新知識的更新速度往往不能及時的趕上,他們的知識體系仍然落後,知識結構老化,這些都影響自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另外,目前教師大多直接從學校畢業招聘走進教師崗位,沒有在基層企業全程參與過電算化工作,本身實踐能力就不強,碰到軟體問題自身也不能迅速的解決,這樣就會使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

會計電算化的主要特點就是要求具備嫻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結合企業的需求,對現行的課程結構進行一些調整,重點是增加實驗課的學時,比如適當地增加會計電算化的總課時,並有傾斜地偏重實驗課時,比如可以將理論學時與實驗課時的比例調整到1:2。同時,還要突出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模擬性,儘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後的工作流程,發揮實驗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作用,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貼近。此外,在教學內容方面,應增加企業使用比較多的應收、應付款、成本管理、存貨管理等模組,以擴大學生的知識範圍。

2.2以學生為中心,優化教學過程

電算化教學的傳統模式是學生聽老師講,這種情況下的教與學是分離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然而電算化的課程性質卻是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著重的強調學生在整個電算化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才是有效的電算化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相關要求,有計劃地將具體的案例情境融入課堂中去,讓學生去切身地感受到實際案例,不斷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對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2.3建設高素質的會計電算化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重要前提。首先,作為教師個人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要改進教學方法,能熟練掌握現代化工具進行教學與研究。其次,學校可以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教師業務能力提高創造條件,如聘請財務軟體公司的技術人員經常來校給會計電算化教師舉辦技術講座,以瞭解財務軟體的變化及新增功能;選派教師到相對先進的高校進行專業進修;安排教師深入電算化應用好的企業進行考察學習,以彌補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同時還能瞭解會計電算化軟體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以便在今後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融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社會需求。

三、結論

會計電算化是以計算機為介質的來處理會計實務的一種方式,它巧妙地將會計工作與計算機有機結合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實務的處理效率和正確率。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發展,會計電算化也在不斷的發展,目前會計電算化已經相當普及,各高校也紛紛開設會計電算化相關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會計電算化學科也需要不斷改革,會計電算化主要是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電算化操作嫻熟的會計從業人員,在這一過程中,大大小小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會計電算化的課程結構設定不合理、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參與度、課程實踐環節薄弱、缺少多媒體教學環節、任課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會計電算化的人才培養。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個企業單位也紛紛設定會計電算化這一崗位,因此一名專業理論知識紮實、會計電算化技術嫻熟的會計人才是十分受企業歡迎的。因此各個高校也紛紛把會計電算化設定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了培養適合社會時代要求的會計從業人員,必須不斷地改革創新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適應時代潮流。本文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工作以及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和了解,從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經過分析,給出問題的解決措施和改革方案,以期對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1]於燕飛,邢海萍.淺談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問題[J].商業經濟,2014(7).

[2]宿敏.會計電算化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資訊,2013(16).

[3]高峰.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9).

[4]李靜.會計電算化教學探析[J].中國商界,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