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渝經濟區現狀分析及一體化的建議

才智咖 人氣:2.48W
    摘 要:通過對成渝經濟區的構想和四川、重慶兩地經濟現狀的比較,闡述了成渝經濟區區域的經濟現狀,分析了目前存在情況的原因,並提出一些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成渝經濟區;行政壁壘;產業叢集;城市群;一體化?
  
  1 對成渝經濟區的現狀分析?
  
  1.1 經濟區內經濟現狀及產業的分佈、型別、梯度對經濟合作的障礙?
  2007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127萬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2893.2萬人,鄉村人口5233.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35.6%,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長18.7%,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長18.1%。全省生產總值1050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2.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4595.5億元,增長19.1%;第三產業增加值3817.7億元,增長13.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59.5%和34.9%。但整個四川農業基礎仍舊非常脆弱,農業勞動生產率低、效益差。作為人口大省,農業結構調整艱難,農業產業化水平處於初始狀態,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困難;四川工業屬於資源開發、速度效益型,重工業多於輕工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多於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於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企業產銷率較低,創新能力不強;四川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仍很低,服務業中低層次和傳統行業多、高層次和現代產業少、從業人員素質低。?
  2007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281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1.35萬人,城鎮化率48.3%。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長22.1%。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農業生產恢復性增長,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1.65億元,增長?9.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32.22億元,增長20.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47.95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2.9:44.6:42.5。整個重慶產業結構有三個方面的矛盾: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趨勢與第二、第三產業大量冗員之間的.矛盾;高投入與低產出之間的矛盾;資本閒置和資本短缺的矛盾。?
  1.2 經濟區內城市群的構成,城市間的巨大差異?
  如果用城市首位度指標來衡量,四川的首位度是畸形的。川西平原城市圈幾個城市中僅成都市一城獨大,缺乏第二三層次城市,多屬於規模小、農業比重大、經濟實力弱的畸形斷層結構。如果從川西平原城市圈的總量上看,這一區域的帶動作用毋庸置疑,畢竟這裡以佔全省15%的國土面積,提供了全省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成都市的生產總值佔到了該區域的80%強,即使在整個四川省,成都市2007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按3000億算也佔到了全省的31%左右。其實,成都不僅是在地區生產總值上一城獨大,在其他指標上也是如此,從2006年的最新統計瞭解到,雖然成都市的面積只佔經濟圈的?14.76?%,但其地方財政收入卻佔 到了66.9%,工業增加值為63.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60%。?
   同樣2005年重慶直轄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6.32億元,主城九區(幅員面積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0萬)1002.62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佔整個重慶直轄市的50%,創造重慶直轄市42.2%的GDP。渝西經濟走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7.89億元,佔整個重慶直轄市固定投資總額的21.8%,創造了重慶直轄市28.3%的GDP。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5.81億元,佔整個重慶直轄市固定投資總額的28.2%,創造了重慶直轄市29.5%的GDP。2006年重慶直轄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51.84億元,其中都市經濟圈(主城九區幅員面積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5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9.29億元,佔整個重慶直轄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上升到52.2%,完成了重慶市43.3%的GDP。渝西經濟走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5.60億元,佔重慶直轄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6%,完成了重慶市27.5%的GDP。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6.95億元,佔重慶直轄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7.2%,完成了重慶市29.2%的GDP。 ?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對成渝經濟區現狀分析及一體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