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 錯位發展:西鹹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才智咖 人氣:2.5W
優勢互補 錯位發展:西鹹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摘 要] 西鹹一體化是經濟發展重大的戰略部署,在我國西部大開發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推進西鹹經濟一體化,要按照優勢互補、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思路來進行產業佈局、產業聚集,實現產業升級、資源共享,帶動兩市經濟共同發展,為陝西和西部經濟發展發揮經濟增長極的作用。
  [關鍵詞] 西鹹經濟一體化 產業發展 優勢互補 錯位發展
  
  西安、咸陽兩市無論是在陝西,還是在我國的西部地區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兩市經濟發展對陝西和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兩市的經濟一體化所形成的經濟增長極,能夠帶動陝西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縮短陝西和西部地區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差距。改革開放以來,兩市的經濟發展很快,對陝西和西部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兩市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產業佈局趨同、產業規模偏小的現象,嚴重限制了兩市資源的有效利用,產業難以做大做強。因此,兩市在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應按照優勢互補、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思路來進行產業聚集,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兩市經濟在融合中快速發展。
  一、西鹹經濟一體化中兩市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中的障礙
  1.產業趨同現象嚴重,資源利用效益不高
  西安咸陽兩市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計劃經濟時期所形成的產業基礎來發展的。在計劃經濟時期,這種產業發展適應了當時經濟發展的要求,對當時的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市所形成的產業發展格局,很難適應市場機制對經濟發展的要求。由於兩市在經濟發展中,受行政體制、經濟體制以及財力等原因所限,很難從根本上對原有的產業格局進行根本性的.調整,只是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進行延續式的發展。從目前來看,兩市產業趨同現象嚴重。如西安咸陽兩市的紡織產業、電子產業、機械產業、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醫藥產業、化工產業、電力產業都是如此。嚴重地限制了兩市的產業做大做強。
  2.兩市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優勢難以互補
  由於產業趨同化嚴重,兩市在同一產業方面難以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各個國家依據本國所具有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的分工並進行貿易,從而在貿易中獲益。同理,一省的不同地區之間的產業佈局的前提依據也應是比較優勢。各地區只有依據本地區的比較優勢來配置產業,才能促進地區經濟的充分發展,進而使兩市的經濟得到協調發展。而西安、咸陽兩地產業結構的趨同,違背了按照比較優勢來進行產業佈局的基本原則,不僅不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而且會扭曲產業結構,使兩市的產業結構的優化難以實現。優勢難以發揮,資源難以有效利用。
  3.產業規模化不夠充分,規模經濟難以發揮
  根據規模經濟理論,產業規模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獲得最佳經濟收益。沒有適當的數量規模,也就沒有最佳的經濟收益。規模經濟要求一定程度的產業集中,企業的規模要達到一定的產出數量水平。而西安、咸陽兩地產業結構的趨同則意味著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撒胡椒麵”,把各地有限的資源用來進行低水平的重複建設,攤子鋪得太大,財力過於分散,不能形成規模經濟。
  4.統一市場體系沒有形成,地區間的市場分割嚴重
  統一的市場依賴於社會化的合理分工,而在產業結構趨同的條件下,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和產品的銷售都很容易形成地區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其結果是區域間的經濟要素無法自由流動,一方面保護了區域內的落後產業,另一方面使全省範圍內產業結構不能優化,導致整體經濟效益下降,兩市一體化程序推進緩慢,整體經濟優勢沒有形成。
  二、西鹹經濟一體化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理論和實施
  1.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理論
  兩市經濟發展優勢互補就是要發揮西安文化密集、科技密集、人才密集、資金密集、行政地位、國家區域政治中心地位的優勢,以及咸陽市在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煤炭資源、交通便利資源、電子產業製造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使兩市的優勢加厚、延伸、擴充套件,充分溢位和吸收,實現培增效應,推動兩市經濟總規模的快速增長。錯位發展就是兩市要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突出特色,避免互相惡性競爭,在同一產業、同一專案上,兩個或多個主體各自規劃,跟風發展,重複建設。如西安在都市計畫、產業佈局、招商引資、高科技方面具有優勢,在西安咸陽的整體發展方面,應由西安作為主體,在兩市範圍內進行都市計畫,佈局產業發展。咸陽在紡織產業方面具有發展優勢,兩市的紡織產業發展重心應放在咸陽,這樣兩市才能實現避其所短,揚其所長,實現兩市的錯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