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7W

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為把整個數學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直觀生動,但教師必須注意適時運用,恰到好處,才能化平淡為神奇,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在學生思維困惑處或關鍵處適時運用多媒體,又有利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論文

關鍵詞:多媒體 學科整合 捕捉時機 創新思維 主體作用教學方式創設情境 科學 合理高效

進入21世紀,以多媒體運用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正在引發教育教學的一場革命。在資訊化程序迅猛發展的今天,多媒體與學科整合的形勢已刻不容緩,在學校教學中所佔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下面結合我的數學教學實踐,談一下我對於多媒體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幾點認識:

一、巧用多媒體以舊聯新

如採用這種“溫故而知新”方法,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上要找準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並因情況而異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兩半徑分別為5釐米和2釐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麼聯絡?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後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鬆紮實。另一種是對比式,如教《有餘數的除法》時,先投影顯示六個梨、三隻盤子,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把六個梨平均分放在三隻盤子裡,他們很快分完。這時老師在投影儀上又加一個梨,這時繼續讓學生把七個梨平均分在三隻盤子裡,結果剩下一個梨無法平均分趁勢讓學生思考這兩道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剩下的數叫什麼數?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餘數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數叫“餘數”,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對知識得掌握也較為深刻。

二、運用多媒體,啟動認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教《迴圈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一位老師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後老師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並讓學生說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說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並說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老師接著說:“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複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種現象叫迴圈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迴圈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 這樣的教學匯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聲形並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靜態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單調、枯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起點,是獲得知識的開始。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我們可以採用多媒體在教學中設計有趣的活動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情景,使教學充滿趣味性和生活氣息,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學生就可以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例如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直接拿出角告訴學生,會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感到乏味,在教學這節課時,我一改往日的手段,藉助多媒體設計了含有角的學生熟知的校園情境圖,並將角製作成一閃一閃的`,讓學生從中找所發現的數學知道,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並且直接找到了和主要內容相關的知識,可見這個環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取得的效果非常可觀。

2、形象直觀展示,便於學生理解

國小生尤其是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習慣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而數學中有一部分知識是高度抽象的,對於國小生來說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麼,怎樣去學習這部分知識呢?那就需要藉助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了,因為它能集聲、形、色等為一體,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從感知現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認知過程。

例如二年級下冊“平均分”的概念教學,可以藉助多媒體,出示分好的物體(每份分得同樣多),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然後讓學生仿造分一分,並說說發現了什麼,這時就會有很多學生會發現分得同樣多,這樣平均分的概念就的出來了,而且學生也是非常深刻的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

3、解放老師,服務學生

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採用的自制的教具,這些教具大部分都是老師自己製作,或是老師辛苦尋找的生活中的物體,這樣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耗時耗力,而在教學中也可能因為這些教具不完美給學生帶來很多學習上的麻煩,利用多媒體教學,這些弊端就可以完全避免,教師不僅可以很輕鬆的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也可以清楚的掌握所學知識。所以說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解放了老師,更好的服務了學生的學習。

四、多媒體教學突出學生為主體,做到“適時、適當、適度”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選擇恰當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作出各種學習反應。因此,多媒體必須同其他媒體相互協調,如與掛圖、板書、模型、演示等手段也相統一,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學實踐也表明,清晰的掛圖、優美整潔的板書、逼真的模型、動感十足的演示等對課堂教學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對各種媒體的運用在組合上要體現科學、合理、高效,須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物件等方面來選擇、組合媒體。

中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見識少,知識面窄,缺乏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因此,可多采用幻燈、投影及多媒體,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這樣符合兒童思維、發展和認識規律,對高年級的學生則適當採用錄影媒體及計算機媒體等,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如果指導學生有方位的觀察,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就可用掛圖、板書、課件投影等。 多媒體輔助教學要以突出學生主體性為軸心,當代教學關注的核心要素是學生主題,重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顧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或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地與機器互動學習,在實踐中我們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盡力提供給學生情感參與、思維參與、行為參與的機會,使學生真正做到動腦、動手、動口。運用多媒體進行綜合練習,就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想象、遷移等多種能力,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還要考慮遵循學生的注意規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點。指向性體現了人的心理活動具有選擇性。這種選擇 性不僅表現為選取某種活動物件,而且表現為心理活動對這些活動和物件的比較長時間的保持。集中性不僅指離開一切與活動物件無關的東西,而且也指對各種干擾刺激進行抑制,以保證注意的物件能得到比較鮮明和清晰的反映。 因此,如果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枯燥的,而過於花哨的形式,如音樂、圖片、影象、動畫等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學生的心理活動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輕鬆愉快優美的形式,並對這些本應是配角的東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對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卻所知寥寥,更不用說掌握了。

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師生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讓電教媒體走進數學課堂,與其有效整合,給學生展現生動活潑的畫面,給學生創設愉悅有趣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 讓他們在數學課堂裡輕鬆地、自由地、快樂地學習,讓他們感受電教媒體所帶來的別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