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職業判斷在報表審計中的應用體現

才智咖 人氣:1.98W
審計職業判斷在報表審計中的應用體現
內容摘要:隨著審計理論的發展,審計環境的變化,審計職業判斷在報表審計中的作用日益凸現,已成為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必要手段。筆者結合報表審計的過程和階段,全面分析了審計職業判斷在報表審計中的應用體現,旨在通過分析,強化審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審計質量。 關鍵詞:報表審計 職業判斷 審計質量
  
  隨著審計理論的發展,審計環境的變化,為保證報表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註冊會計師需不斷提升適應現代審計的能力。其中強化審計職業判斷是解決審計效率(審計成本)和審計效果(審計風險)的有效手段。審計職業判斷是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決策時對各相關審計證據和其他各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的過程,是一種在長期業務實踐中形成的感性認識,帶有一定的預見性,是註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高低的主要標誌之一。審計職業判斷廣泛地運用於審計的全過程,且極大地影響著審計質量。為此,筆者結合實際,談談其在報表審計中的應用體現。
  
  編制切實可行的審計計劃
  
  審計計劃是註冊會計師為完成報表審計,達到預期的審計目標,在具體執行審計程式之前編制的工作計劃。審計計劃僅是對審計工作的一種預先規劃,在審計計劃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因實際與計劃的不一致而導致對審計計劃的修訂和補充。審計計劃的不斷修訂和補充,不僅會增加審計成本,還會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發生誤解,影響事務所的信譽。因此,一個具有良好職業判斷能力的註冊會計師,應能在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使編制的審計計劃在審計目標、審計範圍、審計策略、審計程式、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方面,與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相符,避免因審計計劃的不斷變動造成審計成本的增加,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增強事務所的競爭能力。
  
  廣泛正確地運用分析性複核
  
  分析性複核是註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重要比例或趨勢進行的分析,它可廣泛地運用於合併會計報表、附屬公司會計報表、分部會計報表以及會計報表的單個要素。對上述內容的分析性複核貫穿於審計工作的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註冊會計師能夠在不同範圍、不同審計階段運用分析性複核,正是其審計職業判斷的具體體現。
  分析性複核指標的內容往往是依據被審計單位規模大小、業務複雜程度、行業特徵及是否存在錯誤與舞弊等因素確定的。這些指標既可用絕對值形式表現,也可用相對比率形式表現。對這些內容的判斷需要註冊會計師具備足夠的會計和財務管理知識。
  估計期望值是每次分析性複核都必須執行的程式,也是對上述比較內容的具體量化。估計期望值所需的資料較為廣泛,既有來自企業內部的,也有來自企業外部的(本行業);既有歷史資料,也有未來資料;既有會計資料,也有非會計資料。要從這些眾多、複雜的資料和資料中分析報表各會計要素間的邏輯關係,找出重點的審計領域,發現重大的審計問題,不具備審計職業判斷能力是無法作到的。
  分析性複核指標與估計期望值產生差異或異常波動,往往是錯報、漏報增加的訊號。然而產生差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關鍵看是否重大、是否是非預期的以及對報表產生的影響等。這種差異可能是註冊會計師不瞭解情況造成的,也可能是存在重大的舞弊。對差異的不同分析及不同的處理,取決於註冊會計師職業判斷能力的大小。
  
  正確評估審計風險
  
  初步判斷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就是確定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而審計證據的多少又直接影響著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因此,能否對重要性水平做出較合理的初步判斷,是註冊會計師全盤把握審計工作能力的重要體現。如何在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兩者間求得平衡,需註冊會計師全面合理地把握眾多影響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如被審計單位經營規模和業務性質,是否存在複雜的交易業務,誠信情況,以往的審計經驗,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有關法規對財務會計的要求,國家的政策,影響被審計單位所在行業的巨集觀經濟環境等。對這些因素的合理把握並據此做出準確的初步判斷,是其他具體審計方法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