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中的智力結構及其相互關係

才智咖 人氣:2.68W
人力資本中的智力結構及其相互關係
內容摘要:本文從人力資本構成的內在智力結構出發,著重闡述了智力構成的含義及相互關係。  關鍵詞:人力資本 智力
  
  人力資本由智力和體力所構成,而智力由思維力、智力材料、勞動技能和思想性所構成,本文著重闡述智力各構成結構的含義以及相互關係。
  
  思維力
  
  所謂思維力,即思維用來認識、瞭解、研究、控制和適應外部世界以及創造新事物的工作能力,它不僅是人們獲取知識即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是人們運用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思維力中,有些能夠在比較廣闊的領域起作用,有些則只能在某一特殊的生產領域中起作用。能夠在比較廣泛的領域中起作用的思維活動能力,是腦力中的一般效能力,例如勞動者對事物的觀察力和創造力等。只能在比較狹窄的範圍內、為解決特殊性問題起作用的具體思維活動能力,是腦力中的特殊效能力,例如節奏感、音樂感等。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二者有機聯絡在一起,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特殊效能力建立在一般效能力的基礎之上,一般效能力為特殊效能力提供基礎性條件。
  勞動者的思維力具有專利性的特點,即它不可能以某種形式傳播和擴散開來。在既定的遺傳條件下,人們只能通過勤奮學習-大量實踐-總結經驗-再實踐,才能逐漸開發出智商,獲得所需要的思維力。
  
  智力材料
  
  所謂智力材料,即勞動者所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術和經驗。勞動者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術和經驗,是他們運用思維力對已知世界和事物不斷認識、瞭解和辨識,即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和記憶所獲得的。同思維力不同,智力材料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如文字、語言和圖片等)來轉移,就是說,一個人所掌握的智力材料,可以通過學習資料、教學活動、傳媒或師傅言傳身教(技術和經驗)等形式來傳播和擴散。
   在智力材料中,知識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智力材料要件。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勞動者所掌握的知識越多,知識結構越全面,他的人力資本質量就越高。在勞動者的智力中,思維力同智力材料的關係相輔相成,二者相互促進和推動。
  智力材料的數量、結構和質量對於智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人一生中所能攝入的知識數量相對於知識總和來說十分有限;而且,知識不斷更新,也使大量記憶成為一項低效率的活動。因此,將大量吸收和儲存知識的任務交給人腦的外延即電腦的儲存器,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勞動力。
  
  勞動技能
  
  所謂勞動技能,即勞動者在具體從事某項任務時,運用或操作生產工具的技術形式。從質上看,它是一種規範化、程式化或模式化的活動方式;從量上看,它反映了勞動者的勞動動作是否符合快、準、穩的特點。
  從生理機制上看,勞動技能是勞動者反覆進行同一練習,即反覆刺激大腦皮層中相關的神經中樞和神經元,神經元生長出大量的突觸,使神經元之間、各種神經中樞之間建立起廣泛的牢固的聯絡系統,從而當相同的刺激再次發生時,整個神經系統能夠自動接通,人體各部分產生無意識的動作。
  雖然勞動技能是一種近乎自動化和無意識的動作,但是,它同意識不可分割。一方面,它產生和運用於勞動者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另一方面,在意識的`作用下,可以改變。根據巴甫洛夫的理論,勞動技能的形成是無數次條件反射的凝結;而作為形成勞動技能源泉的條件反射,既可以產生或形成,也可以抑制或改變。
  按照勞動的不同性質,可以將勞動技能分為肢體技能和心智技能兩種。肢體技能是人體自然器官參與勞動過程時,肢體的敏感程度、準確性和反映速度等的總稱。心智技能是勞動者運用所學知識、掌握生產經驗及固有的思維能力進行思維活動的快捷性、可靠性和敏感性的總稱。心智技能建立在勞動者掌握和領會一定的知識基礎之上,但是,知識的多少與技能水平的高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