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物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9W

新課標指出要“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世界”帶入生物學的“科學世界”,然後迴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中來。本著這一理念,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並巧妙地與教材知識相融會,就會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和重要價值,使生物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讓生物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論文

一、聯絡生活情境誘導啟發,突破難點

生活經驗的一大特點就是直觀,容易讓學生接受,運用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進行啟發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由此及彼,通過聯想和比較去理解和識記知識。

例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這一節時,很多學生對植物的呼吸作用會釋放出熱量難以理解,筆者就引導他們聯想在生活中的情境:剛收穫的小麥如果堆成堆,過一會把手放進糧食堆裡有什麼感覺?學生立刻就體驗到了,的確感到很熱,原來是種子在呼吸作用時釋放出來的。筆者繼續誘導:“如果把手放入晒乾的糧食堆裡,還會明顯感覺到熱嗎?這說明了什麼呢?”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很快作出了回答:“種子的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旺盛,放出的熱也就越多。”

二、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生物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教師要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生物知識,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例如,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後,要學生設計貯存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的方法,說明地窖貯存紅芋、蘿蔔、白菜應留通風孔的道理。利用莖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知識分析羊啃壞樹皮,造成樹木死亡的道理,加強對樹木的保護。在微生物這一部分應聯絡黴菌中青黴提取抗生素,麴黴在制醬、釀酒中的應用等,打消傳統的“談菌色變”的觀念,辯證認識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還要特別指出黃麴黴素有使人和動物肝臟致癌的毒害性,加強防癌意識。

三、創設機會,給學生展示的舞臺

因為經驗來源於生活,所以在課堂上適當列舉一些與生物學相關的生活常識,學生會饒有興趣地聽課並積極地參與思考和發言。通過發言,他們一方面可以讓別的同學來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可展現自己知識的廣泛性,從而樹立學習生物學的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昆蟲的生殖與發育》教材安排了一個實驗:觀察家蠶的一生。在集體備課時,教師都感到很為難,養家蠶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至少需要2周的時間,而學生是寄宿在學校的,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呢?最後,達成共識:播放錄影展示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上課了,筆者想還是徵求一下學生的意見:“同學們,老師想請教一下這節課該怎麼上?”一個學生馬上應到:“老師,我們家就養過家蠶,這節課我來講得了!”這可是個調皮的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能放心讓他來講嗎?“老師,我也見過鄰居家養家蠶,我還去幫過忙。”真是出乎筆者的預料,這麼多的學生有過養蠶的經歷,這是難得的教學資源。於是,筆者立刻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把學生重新分了小組,每組調配了一名“養蠶小專家”給大家介紹家蠶的生活史。“小專家”們滔滔不覺、繪聲繪色,不斷回答本小組的同學提出的疑問,人群中時而發出驚歎聲,時而傳出笑聲,筆者也不由地加入交流的行列中,學到了不少在課本里沒有學到的知識。 只要用心挖掘,每一節課的內容總能找到學生熟悉的生活,走進他們的生活,他們就能自己主動獲取知識。

四、利用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青少年時期,養成一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在生物教學中,要及時利用剛獲得的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主動改變不良習慣。

例如,在學習“合理膳食”一節時,筆者針對大多數學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戀洋快餐等不良飲食習慣,讓學生寫出近期自己的一日三餐,對照各項指標來評價自己的營養狀況,設計出符合營養標準的一日食譜,引導學生合理膳食,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骨、關節、肌肉的發育,有利於增高、健美。

體育鍛煉還能使心臟工作起來更有潛力,增加肺活量,使大腦充分得到休息,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結合“健康地生活”的教學內容,督促學生改變吸菸、酗酒、生活無規律、長時間上網玩遊戲、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飯前便後不洗手等不良行為。

五、帶著生物知識走進農業生產

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在節假日經常參加農業勞動,針對這一點,筆者要求學生在回家以後,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儘量地應用到生產中去,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一位同學,家裡承包了幾畝地的梨園,今年春季他帶上同學們為自家的梨樹進行了人工授粉,真的不簡單。還有兩位同學家裡蓋起了蔬菜大棚,在學習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中的應用以後,他們很專業地指導家人,夜裡不能在大棚裡升爐子,這樣會降低蔬菜的產量;更不能在大棚裡睡覺,因為夜間植物會和人爭奪氧氣的。

總之,面對今天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勵,他們往往會給我們驚喜,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課程資源。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考慮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去探究生物知識,才能更好地駕馭教材,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功的體驗。